维特小说>耽美小说>金河复玉关>第59章

  黎遥君的手腕随着封策口中的一字一句沉了下去,寒意阵阵袭来,身为太子的人又如何,终究逃不过皇家猜忌。

  她撤下刀,走向一旁坐下。

  “我的身份,圣上从何得知?”

  封策转身跪地,回道:“浸竹司。”

  黎遥君眼中冰冷,“浸竹司查过我?”

  “赵大人流放甘州后,圣上曾令浸竹司前往暗中保护。您遇刺当日,便被浸竹司的人碰巧看见了。”

  如此说来,就是那时身份暴露的,黎遥君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十年前封策不过也才十一岁。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她问。

  “圣上选定属下担任将军护卫的当夜,查同知将此事告知了属下。”

  这个姓氏令黎遥君耳熟,她沉思许久,蓦地想起谭典丰提过的一个人。

  “指挥同知,查谡?”

  “是。当年是他去暗中保护的赵家。”

  黎遥君察觉出一丝异样,查谡与太子身边的太监安正实为发小,既是太子的人,本该将此事隐瞒下来,为何却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皇上?

  “他有没有与你说过,将我身份上奏的原因?”

  “有。当年圣上派了两人去甘州,那日撞破您的身份时,另一人也在场。刺杀发生后不久,那人便立即将消息奏报京城,待他发现为时已晚,好在试探对方口风时确定密信中并未提及三名刺客已死,于是他将对方暗杀,向京城谎称是死于折返的刺客之手。”

  “除去你和他,浸竹司还有谁知道?”

  封策抿了下嘴,说:“毕指挥使。”

  “毕熇?”

  “是。”

  黎遥君无奈闭起双眼,只觉胸中一股郁气难抒,这女子之身,到底还是瞒不过当权者。

  眼下,只要自己不反,便能背靠皇命,可人总有寿数将尽之时,待新君即位,多方势力角逐,又该如何在汹涌波涛中安身。

  “赵家遇刺,他们为何没有出手?”

  “他们得到的密令仅为保护赵大人,而赵大人当日并不在家中。”

  黎遥君冷冷看着封策,马刀上的那丝血迹已经逐渐干涸。

  “那太子殿下,也知道了?”

  “尚未。查同知怕殿下得知后对将军心生隔阂,便相当于变相帮助信王。”

  查谡这个人,暂且可以放一放,黎遥君抹净刀尖的血迹,却不小心把手割破了一道口子。

  她将中指指节放在嘴边吸/吮几下,啐出一口,道:“是什么使你决定背叛圣上?”

  “查同知对属下有恩。”

  “什么恩?”

  “十岁那年,属下姐妹二人遭山贼掳走,即将被卖进窑子时,他途径偶遇那山贼与龟公讨价还价,便将我二人解救出来,此后,又带我们回到京城。过了几年,我妹妹实在受不住习武的艰苦,查同知便放她出去,还给她说了一户好人家。”

  听完这番话,黎遥君觉得,封策所谓的忠心不二,仅仅是基于受了查谡的恩情,而查谡选择将这些事告知封策,兴许早就料到自己日后或会生疑。

  “从前,我沐浴时夫人也是在的,而云柳也从不在这种时候跟过来。今日你不让夫人进去,不是因为云柳。”

  封策心知自己的托词的确勉强,便说出了真话。

  “是。查同知让我择时机将上述事情令您知晓,所以属下才借阻拦夫人引起您的注意。”

  这便等同于查谡本人借封策之口言明了态度,无论将来朝局如何变动,双方都必须互为依托,彼此照应。

  表面上是查谡的诚意相助,可实则,却是被他以此为把柄牢牢钳制在了手心里。

  黎遥君再次冷笑,这大将军做得,真是窝囊。

  当天夜里,她将在云仙阁的细节以及审问封策的经过向赵清颜讲述详尽,不知不觉便到了后半夜。

  赵清颜自床头端过甜汤递给黎遥君,后者饮了两口,面色仍是凝重。

  原以为已经藏得足够深,未曾想又多出两个人来,偏偏这两个,一时间都动不得。

  “莫给自己过多压力。”赵清颜握住她的手,以安慰的语气说道:“你如今身居高位,保守这个秘密对他们反而有利。如果要将此事公诸于众,他们又何必等十年。”

  “可是毕熇……”查谡尚且还受太子牵制,与自己乃是同在一条船上,但毕熇此人却是未知不可控的。黎遥君皱紧眉头,心中忧虑更甚。

  “如他们安生本分,你便留着。”赵清颜顿了顿,声音转瞬变得果断而有力,“反之,还有小刀门可供驱使。”

  闻言,黎遥君眼中现出一点精光。

  她饮完甜汤,轻声笑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你已是朝中重臣,黎家这棵树若是倒了,那便不只是一个将军府,与你关系亲近之人一概难辞其咎。”赵清颜静静注视着她,“必要之时,不可犹豫。”

  赵家、杜家,以及林轲、吴沛,黎遥君的身份不仅关乎她自己的安危,还涉及到这些与她往来甚密之人。

  黎遥君点头赞同。

  “对了,有件事,先前忘了同你说。”她放下碗,“我已把身份告诉阿生了。”

  赵清颜诧异,“他如何反应?”

  “说是还把我当男子,左右是不必担心他这一块了。”

  “为何突然要告诉他?”赵清颜问道。

  “还记不记得当年你陪我回黑龙镇?那时你问我,怎么连结拜兄弟都要骗。”

  黎遥君靠在墙边,叹了一声,“小临死后,这件事就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她看向赵清颜,“如果真的招来杀身之祸,黄泉路上,你会不会怨我?”

  越是深入朝堂,越是仿如无根浮萍,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席卷而来。

  赵清颜沉思良久,“说不怨,过于虚假,可若真有那一日,怨你又有何用。”

  而此时的皇城后宫,怡贵妃居所永春宫内,由信王从洧州特地送至母妃宫中的檀黄香静静地燃烧着。

  借由此香,怡贵妃得以独享专宠,然而宫中所有人都不曾想到,这安神静心的檀黄香里,竟然混有乌香!

  几日后,将军府接到赵府信件,信上对黎遥君连续数月流连青楼之举大加斥责,随后黎遥君急忙赶赴赵府,赵成坚对她的解释说辞拒不接受,称其德行有亏,就此划清界限。这件事不知怎的就传了出去。

  早在盛夏时,京城中便已流传开大将军频繁出入青楼一事,自然,其中少不了魏恒的添油加醋。而身在都察院的冉禄趁此机会火上浇油,又参了黎遥君一本。

  此番赵府与将军府断绝往来,于民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在朝堂之上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尤其在这怡贵妃复宠的当口,有意倒向太子的朝臣又持起了观望态度。

  总军署内,黎遥君静坐在案后,这些流言她当然清楚,与岳父的这出戏,不只是做给外人看,也是为自己保住后路,即便发生了最坏的情况,总归也能保下赵家。

  开州

  半日阴雨连绵,空气中的潮湿令人心生烦闷,宁逸掸净袖口的水珠,有些怀念京城的腊月。

  回到府里更衣过后,便听臧穹在门外说道:“世子,穆饶来了,人在前厅。”

  “嗯。”

  穆饶经营产业的本事倒退得厉害,若明年还是这般,便该换个人了。宁逸停下思绪,迈出房门。

  “世子。”

  “何事。”宁逸落座。

  “禀世子,千凝传信,大将军花费重金五千两,请咱们调查户部尚书十年前遇刺之事。”

  “哦?”宁逸觉得有趣,当年刺杀赵成坚,信王最先想到的便是小刀门,被宁逸以借口搪塞了事。而接头暗语虽散播出去,但也仅仅局限在江湖上,没想到黎遥君居然能找到小刀门的接头地点。

  穆饶低首立于厅中,静待世子下令。

  “既已接下这笔生意,便没有退回的道理。”宁逸开口。

  对方选择一次交付五千两,就说明她心中早有定论,送她个人情又何妨。

  京城

  过了正月,黎遥君就让金绍把杜修茂和刘玉城从杜府接了回来,将军府每日的晨练还是一如往常。

  这日又赶上初一,焦柏领着整个沁梅园清早就来了,冬日里室外寒冷,他们便按照将军府管家的安排在前厅候着。

  从书房过去的途中,赵清颜对黎遥君说道:“每月两场堂会有些奢侈,往后改为月底一场即可。”

  “好,听你的。”

  戏唱了半个时辰,外院家丁在影壁边上看见出门取手炉的全小六,立刻上前说:“六爷,门外有人求见老爷。”

  “问了是什么人没有?”

  “问了,说是云仙阁来的。”

  全小六点点头,“知道了。”

  前厅右侧靠边的一扇门被推开,一阵冷风灌了进来,全小六连忙将门关严,走近黎遥君身侧小声道:“爷,云仙阁的人求见。”

  黎遥君与赵清颜对视一眼,“带过来。”

  她起身走出前厅,在寒风中稍待片刻,全小六将人带到。

  来人从怀中取出书信交到黎遥君手上便行礼离开。

  黎遥君利落拆开信封,信上只有一句话。

  三水有江,人言成海。

  落款是一个千字。

  她一时没想出个所以然,又重新折好,返回前厅递给赵清颜。

  赵清颜将之拢进袖口,直至午后两人回到书房才打开查看。

  “你瞧瞧,这是什么意思?”黎遥君说。

  赵清颜短暂思索后,道:“是字谜。”

  随即在纸上落笔,“三水有江,是为洧字。”

  黎遥君立时明白过来,“人言成海,便乃信字!”

  果然是信王所为!

  赵清颜看向黎遥君,“短短三个月便能查清,云仙阁的背后之人,不可小觑。”

  “我记得,之前你就这样说过。”

  江湖中人绝无这等手眼通天的能耐,清颜的推测,极有可能是对的。

  黎遥君有些头痛,脚下这路,怎么走到哪里都不踏实。

  “会是什么人呢……”她坐在椅子中沉思。

  小刀门的生意见不得光,并且要豢养一定数量的杀手,此次追查岳父遇刺,其背后之人还得需不惧皇族。

  “什么人,会不怕得罪信王?”赵清颜突然说道。

  “咱们想到一处去了。”

  赵清颜似意识到了什么,眸底一震,“皇室中人!”

  黎遥君忽地抬眼,目光锐利。

  皇族内敢与之抗衡的,除了太子,还有……

  “恭贤王。”

  “恭贤王?”

  见赵清颜不解,黎遥君说:“恭贤王是由圣上授意去支持信王的。”

  “一切都说得通了。”赵清颜将心中所想道出,“设立小刀门,恐怕,也是为信王所用。”

  黎遥君周身泛起寒意,不多时,又平复下来。

  圣上遣封策入将军府贴身保护,便是有重视太子之心,令太子与信王两方彼此制约。

  只是小刀门的事,她尚未想好是否该上书太子。

  因为,当得知毕熇也知晓自己身份的那一刻起,黎遥君便动了杀心。

  将来太子继位,这件事万一被他发现,连皇帝身边的人都要杀,届时,他还能容得下自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