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耽美小说>金河复玉关>第55章

  杜修茂和刘玉城在将军府的东院坐了一阵,便见赵清颜走进来,两人连忙站起,“三婶。”

  “嗯。”赵清颜招呼他们坐下,“你们三叔申正初刻才散衙,今晚先好好歇息。”

  杜修茂问:“三婶,明日就要习武了么?”

  赵清颜回道:“这事需由你三叔来定,再有一个时辰她便该回府了。”

  说完,她看看刘玉城,这个孩子话不多,与初儿的性格有几分相似。

  几名家丁丫鬟跟随全小五进入东院,他上前道:“夫人,伺候的下人带到了。”

  赵清颜点头,对杜修茂说:“记得酉初到膳厅用晚饭。”

  “好,麻烦三婶了。”

  刚一散衙,黎遥君便急匆匆地走出总军署,过不了几日就要睡书房,得抓着紧同夫人多亲近亲近。

  才迈出门,就有两名将领赶来,她耐着性子把他们所说事务指点妥当,待回到家中,已经是快至宵禁时分了。

  “爷,杜府下午将两位公子送过来了。”见她回府,全小六说着,将卓青带来的信件交给黎遥君。

  “嗯。”黎遥君看完信,问:“夫人呢?”

  “夫人在瑾园。”

  在园内走了一阵,黎遥君忽地停下脚步,望向前方。

  连绵不断的火烧云于天边铺散开来,湖面浮光跃金,杨柳依依,空气中漫溢着夏季傍晚独有的温煦。

  亭中的那道逆光剪影,远远望去更是颇具诗意韵味。

  黎遥君驻足欣赏了许久,再多美景,也抵不过赵清颜的脱俗身姿。

  “用过饭了么?”

  听见身后的声音,赵清颜回过头,“尚未,都在等你回来。”

  黎遥君说:“何必等我,若是饿着,我是要心疼的。”

  见云柳掩面偷笑,赵清颜无奈轻叹,这人,还真是不会避着人的。

  两人一进膳厅,便见杜修茂和刘玉城于一旁起身道:“三叔。”

  “别在那儿坐着了,过来吃饭。”黎遥君对他们招招手。

  “我与你们父亲是自小的结拜兄弟,往后就把这儿当自己家,不必拘礼。”

  “玉城哥,这个好吃。”黎照初伸手指向一道排骨。

  黎遥君顺手将那排骨夹起放进刘玉城碗中,“练武要多吃肉。”

  刘玉城端起碗接过,“谢谢三叔。”

  “明日寅时,你们起来随我练武。全五,我上朝的时候,就由你来盯着他们。”

  “是,爷。”

  “女儿不想练。”黎惟卿开口说。

  黎遥君喝了两口汤,道:“也成,但每日的点心就没有了。”

  “那可不行!”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己选。”

  “娘~”黎惟卿看向赵清颜,意欲让娘亲帮忙说说话。

  赵清颜微微笑了笑,“卿儿乖。”

  “修茂,今年秋闱,你可有打算?”黎遥君问道。

  “有的,三叔,我想要去考。”

  “最近我在衙署与官员闲谈时听闻,京中有太学,为何你爹没让你去?”

  杜修茂回道:“此前爹说,他的官职品级,尚不足以让我入太学,我便也没了这个念头。”

  黎遥君说:“你志在功名,学武的事情,对你而言不是必须的。过阵子你爹就要升官了,届时若想去,就同我说。”

  “好。”

  “初儿,你大伯为你妹妹寻到了夫子,暑退之前,你便跟她一同听夫子讲学。”

  黎照初点了点头,与黎惟卿对视后不约而同笑起来。

  饭后,刘玉城和杜修茂回到各自房内。

  翌日清晨,天还未亮,黎遥君便到了东院,全小六和封策挨个敲敲房门,荷娘最先打开门,对黎遥君行礼道:“将军,少爷还在揩齿。”

  黎遥君大步进入屋内,站在旁边瞧了一阵,道:“脸就先不要擦了,一会儿练完满头的汗,还要再洗一遍。”

  前院里,家丁们把黎遥君平日晨练的兵器在架子上陈列好,一名家丁看见全小六的身影,忙说道:“老爷过来了,快点儿。”

  全小六先行赶到前院,说:“爷今儿不练枪,这兵器架都搬到墙根去。”

  “哎好。”

  此时莲娘也与黎惟卿来到了前院。

  片刻后,黎遥君与几个孩子在院中站定,她回身道:“你们也过来。”

  家丁们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个机灵的,连忙对其他人说道:“先前五爷不是说让咱们做护院么,估摸着,老爷是顺便让咱们也跟着学了。”

  “玉城,你与弟弟妹妹在一边。崔满,湛露,跟住少爷和小姐。”

  “是,老爷。”

  “修茂,你就同这些家丁一起。”

  待所有人并排站好,黎遥君道:“绕着墙根,初儿这列五圈,修茂这列十圈。今日第一日,跑慢些也可。”

  黎惟卿一听便觉得腿肚子发软,问道:“爹,不是习武么?”

  “一个个都刚起,筋骨还僵着,先松快松快。”

  黎惟卿瘪瘪嘴,无可奈何地跟着跑了起来。

  全小六从前厅搬来一把椅子,“爷,您坐着。”

  云柳随赵清颜走到前厅门前,看着院中气喘吁吁的各人,她不禁道:“夫人,您瞧,府中倒是难得这样热闹。”

  众人跑完,等他们歇了一阵,黎遥君起身道:“都站好。”

  “今日教你们的,是军中的拳脚功夫,此等功夫常用于战场的近身肉搏,非花拳绣腿,是以,皆乃杀人技。”

  家丁们面上一惊,居然要学杀人的功夫么。

  “你们毕竟不在军中,有一点需谨记于心,若将来不得不伤人,下手时也要注意力道,绝不能轻易取人性命。”

  说罢,黎遥君转过身,快速打了一套拳法。

  还未等他们看清,这套拳便打完了。

  随后,黎遥君便开始逐一拆解,不时矫正旁人的动作。

  封策默默将一招一式记了下来,浸竹司教授的虽也都是杀招,但军中的拳法与暗卫所学不同,既刚猛又阴狠,这是绝佳的偷师机会。

  “抬高。”黎遥君踢了踢一名家丁的小腿,“给歹人膝盖挠痒么。”

  这一个时辰对几个孩子来说实属漫长,尤其是在年岁小些的孩子这边。黎遥君觉得习武的根基必得打好,若起步就学歪,以后再想改回来就难了。于是,有时一个动作不对,刘玉城和黎家兄妹便要反复地练。

  刘玉城抿了抿嘴,这是爹生前的愿望,自己一定要好好学,才能不辜负爹的期望。

  教完拳,黎遥君简单吃了些,便出府前往总军署。

  刘玉城回到厢房仔细漱洗后也去了书院。

  杜修茂取出书籍,倚在窗边的榻上静静看着。

  而黎照初和黎惟卿兄妹俩,只回屋坐了一小会儿,便呵欠连天,昏昏欲睡。

  开州 恭贤王世子府

  雕工精致的紫檀茶台边,整齐摆放着几本薄册,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将面前簿册翻至尾页,随即合起,指尖轻敲,似在思考什么。

  “世子,近一年,京城的产业所得差强人意,虽较去年少了两成,还是有盈余的。”

  “连年递减,也叫差强人意?”

  立于茶台一侧的人当即跪下道:“属下无能,请世子责罚。”

  “在商会中另寻人选,踢何谷出局。”

  “是。”

  待此人退下,恭贤王世子宁逸从椅中站起。

  近两年,信王所需银两越来越多,这不得不令他怀疑,信王欲行反叛之事。

  太子与信王的储君之争在朝堂已不是秘密,十二年前,皇上有意将郡主指给黎遥君,引起的那番轰动也传到了开州,可恭贤王的意思却是,不必忧心此事,仍命他暗中帮助信王。

  现今信王只有洧、汋二州的两名边关将领可用,甘州遥远,坎城守将张许曾是谭典丰的部下,基于谭典丰与太子心腹陶进益的关系,不到万不得已,信王不会动用此人。

  而顺元三十五年大靺攻打禾州,战后孟来和谢止自北方返回江南时于沿途笼络了中原大族宇文氏,随后信王便托宁逸秘密调查宇文氏的出身背景加以确保。

  既需要如此之多的银两,那便只能是为了筹备甲胄兵器,亲王封地远离京城,他若招募私兵,只要谨慎行事,底下的人口风足够严,京城就不会得到消息。

  不论恭贤王作何打算,宁逸却是必须要为父王留好退路。

  京城二十万驻军,又有大襄猛将黎遥君坐镇,她在军中的威望甚高,不说植根于甘州的几名亲信,禾州、克州的将领曾经也都与她长期共同抵御外敌,彼此之间的交情深厚,宁逸不觉得信王会有哪怕一丝的胜算。

  因此,他暗自压下了产业所得之中的三成。但随着连年递减,而信王索要的银两日益增多,这三成渐渐也留不下多少,毕竟,信王对他的产业有所了解,若是银两数目与实情背离太多,信王必不会轻易罢休。

  宁逸轻笑一声,论储君的人选,还是太子更为合适。虽未与太子有过多少交集,但能令黎遥君那等桀骜之人甘心俯首,想来是个有手腕的坦荡人物,不似信王,那秋闱舞弊案的谋划,堪称肮脏。

  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宁逸转身注视片刻。

  无论,由谁继承皇位,天地万物都依然遵循着原本的规律,这雨滴,终究还是要落在大襄百姓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