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从考古学的角度讲,炎帝文化属于仰韶时期的文化,与仰韶时期相当的海岱地区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如果炎帝后裔从黄河中上游迁移到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势必将仰韶文化带到海岱地区。考古学证明,由一个族群和部落因迁移而形成的方国,必然留下该族群的文化痕迹。因为除了迁移时携带的生活用品之外,即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本族群的文化在他们制造的生活用品上也一定会得到反应。在整个海岱地区,特别是在日照一带已发现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各种器物,但迄今为止并未发现有任何仰韶文化的痕迹。也就是说,海岱地区在龙山文化之前无炎帝之姜。海岱地区即使有炎帝之姜姓古国,也只能是在夏商期间迁移而来。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逢伯陵。

  第七,许倬云(21)在《西周史》中列举了包括纪国在内的众多西周封国的迁徒,然后写道:“这些封国均曾远迁数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则随封君迁移的族群,一定是分封的主体。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都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室建立新的藩屏。在新的地方,这些族群叠居在原居民的上面,构成封建的统治阶层。《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所谓“因国”,也就是这些分封族群所君临的土地。统治的族群在“因国”集中居在都邑之中,是即“国人”,而“因国”的原居民,散居在各处的聚落中,是即“野人””。这样,唐代《元和姓纂》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的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的记载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古纪障之纪国的前身为黑齿国,帝俊之后姜姓。在殷商时期姜姓纪国扩展到了寿光一带。后来周王朝将炎帝后裔作为统治者分封到了纪国,炎帝后裔成了“国人”,帝俊后裔则成了“野人”。因此才有了纪国姜姓,炎帝之后的说法。

  《淮南子·修务训》(22)提到黑齿国:“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东至黑齿”。也明确说明黑齿国在华夏的东部。

  4、十日国

  《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就像帝俊生黑齿一样,羲和生十日表示羲和的后代建立了十日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在古人的眼中,太阳的变化是清晨日出时凉爽,尔后温度逐渐升高变得炎热直至落山,循环往复。古人对太阳在一天之内的温度变化不理解,因此产生了太阳女神羲和在甘渊中浴日,使其降温的传说。这表现在《山海经图》中就是有一女子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浴的场景。到了文字《山海经》,就成了“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根据黑齿国在“汤谷上(南)”,汤谷地望应在黑齿国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对应的是日照市的尧王城遗址,这就是所谓的“十日国”,羲和之国。而汤谷就是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

  尧王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尧王城龙山古国的“都城”。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该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当与两城镇遗址面积相仿。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土坯房建筑,特别是奠基石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在建筑领域举行奠基仪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独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围镶陶片构成方形墓框的现象是非常少见的。该遗址出土的铜渣,表明该地最先迈进了铜石并用的文明时代。

  根据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普查结果,尧王城周边地区为三级聚落分布。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尧王城遗址面(东)向大海,背(西)靠老牛头顶,双山,白云寺等山系,右(南)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北)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气和风水宝地。

  尧王城墓葬考古表明,墓向均朝向遗址南部的磴山一带。磴山东北麓有石盆山,石盆山上有众多关于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传说(23)。现在仍然有太阳神石、石祖像、太阳神陵、鸡呴呴喽山、老母庙等遗迹。石盆山中的山谷为秦始皇所命名的望仙涧。根据清人王陨(24)的记载,望仙涧中有老母庙,祭祀的是女娲和羲和。

  (四)其它方国地望的推测。

  在奢比尸国(今江苏连云港连云区到赣榆一带)之南,有嗟丘和大人国。

  《海外东经》“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荒东经》:“东北(疑为“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大荒东经>:“大荒东南隅有,名皮母地丘”。该“嗟丘”似为“皮母之丘”。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