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其它小说>密案一科(中)>第58章

    冬季的山真没什么看头,三个人也无心欣赏风景。一路上洛毅森都在给他们作分析,分析案发当晚,沈飒和苏北的行动时间。

    “之前我已经说过。沈飒和苏北是在晚上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跑在田埂路上。景阳仔细测量过,从工地到他们被发现的地点不过半

公里,用跑的也就是十来分钟。紧紧这点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出了一身大汗,把衬衫和毛衫都湿透了。”

    结论很简单,沈飒和苏北是从山上跑下来的。那么,以此类推。在冬季大雾的天气下,一个成年男子的汗多久才能干透?

    史研秋听的入迷,试着回答,“一个小时?”

    沈绍却说,“羽绒服捂着,多久也干不了。”

    “对了。”洛毅森笑着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沈绍,“那天早上的天气是大雾,而且周围种植的都是水稻。水稻造成的湿气很重,他

们的汗水不会干。所以,我们的时间就不能确定在六点到五点之间。通常呢,在零度以下,昏迷者不能长时间保持正常的体温。两小时

内会逐渐出现气短、心悸、四肢抽搐等情况。我看过员警的任务报告,上面清楚写着,昏迷者身体紧紧抱成团,露在外部的脸、手有轻

微冻伤。”

    这就是说:他们昏迷的时间至少在两小时以上,也就是凌晨四点左右。

    说到这里,洛毅森看了眼时间,说:”现在是十二点半,我们已经爬了一个半小时。你们回头看看来路。”

    沈绍和史研秋同时回头,诧异地发现已经看不到那条田埂路了。前面的洛毅森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特别是在没有照明工具的情

况下,下山更难。从时间上估计,沈飒和苏北就是在这一代开始往下面跑。所以,二位,咱散开吧。”

    虽然前面的分析很清楚,但史研秋仍不明白要找些什么。洛毅森耐心地给他解释,找足迹,皮鞋的足迹跟当地农民的足迹绝对不一

样;还要看高五十米以上的松树。说着,洛毅森将照片发给了史研秋,“你仔细看照片上的松枝。这种松树叫马尾松,我要找的是五十

米以上的马尾松,三四棵在一起的。找到了记住位置,通知我。”

    言罢,洛毅森对沈绍笑了笑,“沈绍,你多照顾史秘书,看起来他可没你那么强壮。”说完,竟不管不顾的自己走了。

    看着洛毅森一耸一耸的屁股,沈绍真想狠狠抽上几巴掌。

    没多一会儿,洛毅森走得远了,史研秋才说:“沈董,我们也走吧。”他表现的特别正常有礼貌,似乎没打算趁机跟沈绍缅怀一下

旧情。

    沈绍不吭声,转身朝着左边走。史研秋仰着头看着太阳笑得灿烂,经过沈绍身边,特意露个侧脸,显示出自己最漂亮的角度。

    沈绍就是瞎的,满地找鞋印……

    史研秋一计不成,改变策略和沈绍闲聊,“洛先生这人真有趣,非常聪明。你很少会交这样的朋友。”

    沈绍找的特别认真,压根不搭理史研秋那茬儿。史研秋毫不气馁,“我听沈总说,你们家的人晚上到Q市。咱们下午就得回去吧?

咦?这是什么?”

    终于,史研秋吸引了沈绍的目光。他指着面前小山坡上的一块儿大石头,“好像是……名片?”说着,手足并用爬上了山坡。爬到

一半忽然惊叫一声,向后面跌去,正好跌在沈绍怀里。

    两两相望,史研秋情难自抑,含情脉脉地看着沈绍,完全没有起来的打算。

    “小心。”沈绍对秋波什么的并不在意,扶着史研秋站好,放了手。后者低着头,轻声说了句:谢谢。

    “靠后。”沈绍让他闪一边去,几步窜上了山坡。在大石头下面捡起白色的卡片。果然是沈飒的名片。他放眼看了看四周,除了一

些乱草丛和石头,只有高矮不一的树木,其中并没有洛毅森所说的马尾松。

    沈绍对山坡下面的史研秋说:“你在这,我上去。”他指着上坡更高处,不等史研秋回答,已经开始攀爬。史研秋只能站在原地,

看着他。很快,沈绍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另一方面,洛毅森在林子里转了几圈。因为地面上都是腐烂的落叶,找不到任何足迹。他不得不抬起头,观察周围的树木。马尾松

不是没有,但五十几米以上的,却是看不到。他不禁有些怀疑,是不是分析错了地点。

    按照田埂路的方向,以及沈飒两人的昏迷状态分析,应该是这一带。他坚信,只要沈飒和苏北来过这里,不可能一点痕迹没有。洛

毅森丢下背包,爬上树。停留在距离地面越有十来米的高处眺望。

    开阔的视野让他看到很多东西。比方说:下面细如一条线的田埂路、犹如一块块黄色玻璃的水稻田、半山腰上急速前行的人影。

    谁上山了?洛毅森狐疑地锁定目标,想要看得仔细些。怎奈距离太远,只能看出那是个男人。看方向,应该朝着西南走的,而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