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都市异能>镜像拼图>第42章 

  天色擦黑, 过了下班的时间点,市局里人影稀疏,加班的人群集中在三楼的刑侦处、禁毒处、经侦处等办公室, 四楼更加空荡荡,连灯都没开。

  走廊里只有闫润平和林壑予的脚步声, 闫润平为人和善, 又是搞预审的嘴闲不下来,他最擅长的就是撬开嫌疑人的嘴,而林壑予还没嫌疑人那么难搞,因此没费什么工夫三两句就和他搭上话了。

  “海靖我以前去过, 不仅有山还靠着海,有山有水的, 真是好地方。”

  “嗯,景色不错。”

  “对,特别是那座大山, 叫成安山是吧?好大一座, 听说这次的案子嫌疑人也是躲进山里的吧?”

  “对, 那里有景区, 还有未开发的地界,搜山行动开展得很不方便。”

  “也是,到处都是人,警戒线都拉不过来, 你们真是辛苦了。”

  ……

  走过拐角就到了档案室, 电子门需要刷证件加指纹才能进入,闫润平没急着开门, 而是翻开放在桌上的小册子,自己写上名字再递给林壑予:“林队, 麻烦您做个登记。”

  林壑予拿起笔,快速签下自己的名字,还给闫润平:“真守规矩。”

  在海靖的时候,他们晚上加班需要去档案室找东西,原茂秋这家伙按个指纹就进去了,压根就懒得走这些形式。

  “没办法,人下班了监控不下班啊。”闫润平往他的身边侧了些,悄悄指着着右上角,“前两年没这么麻烦,后来上面多只眼睛,不登记的话逮到就是警告处分。”

  难怪。林壑予倒是没留意他们那边的档案室,可能门口登记处也有装监控吧,只是从来没听说过谁进档案室被处分过。

  通过电子门之后,眼前是一条长走廊,分为两间档案室,分别保管历史案件的卷宗和物证,闫润平从老潘那儿拿的备用钥匙这才派上用场。铁门打开,闫润平的手摸到墙边的灯,“啪”一下,吸顶灯依次亮起,把档案室照得宛如白昼。

  房间里的铁柜一列列整齐摆放,闫润平说:“柜子上都有年份,越靠前的时间越近,二十年前的案子太久远了,估计得摆在后三排了。”

  林壑予点点头,顺着柜子一排一排走过去,标签上的年份数字不断变小,22、21、20、19、18……在年份牌下面还贴着目录,卷宗的标签编号按顺序排列,未侦破的案件编号都用红色水笔标注出来,详细列出一年以来的所有案件。

  作为常年奔走在一线的刑侦人员,经常天南海北的出差抓人,加上内部消息灵通,对各地发生的案件都会有所耳闻。而每年公安厅的年会上,同僚们聚在一起几乎都是聊案子,因此很多案件哪怕林壑予没有亲自侦办,也知道个大概。

  这一路走过去,带来的奇异感不可言喻,每走过一个柜子,脑子里便自动出现当年国内耳熟能详的标志性案件,仿佛自己正行走在时间的长河里,在不断往已经逝去的时间点回溯。

  终于,林壑予走到倒数第三列柜子面前,停下脚步。他低头扫一眼柜子上的目录,红笔标注的案件有三个,闫润平拿着一串小钥匙走过来:“我就说在后面吧,这都快到头了。”

  卷宗整整齐齐码在柜子里,闫润平找到柜子的钥匙,打开之后翻了翻:“哟,只有这一个柜子特别一点。结案的也在里面,别找乱了。”

  林壑予拿起一份卷宗:“没有移交检察院?”

  “本来是都该移交过去的,不过当时检察院翻新,就先摆在咱们局里。结果建好了也没拿走,肯定是忘了。所以我说特别嘛,对面检察院就是在那一年翻新的。”

  闫润平蹲下去,从下面抽出厚厚一沓侦查资料,林壑予也蹲下来,抽出另一沓资料,只看了封皮便放回去,又拿出旁边那摞。不一会儿,几摞资料就找完了,结果令人失望,摆在下面的一共就只有三摞,封皮写的案件都对不上号,这一年的卷宗里竟然没有爆炸案的侦查资料。

  林壑予不死心,又在上面结案的卷宗里查找,依旧一无所获。

  “去那边看看,这里没有的话,很可能放在最里面的柜子里。”

  “最里面?”

  “对,那个柜子可讲究了。”闫润平冲着林壑予挤眉弄眼,“林队,你办过那么多案子,碰到过一些稀奇古怪的案子吧?那里面摆的都是,任何一卷拿出来都能拍一期传奇故事了。”

  两人又走到专门摆放奇案的柜子,这个柜子单独摆放在墙边,藏在阴暗的光线里非常不起眼。柜子外面也没有具体的目录,打开之后更是抓瞎,每个牛皮档案袋上面竟然只标有日期。

  闫润平感叹:“悬案就是这么与众不同,连案件名称都没有。”他随手抽出一个,打开绕线看一眼,“这谁整理的?怎么顺序都不对?加大我们工作难度啊,还好只有一层。”

  “爆炸案的日期,你知道吗?”林壑予问。

  “那必须知道啊,咱们就从十月份的开始找。”

  他们两人从柜子两边翻找,林壑予随口问道:“这件旧案在你们南宜很有名吗?”

  “那必须很有名,那可是我们南宜最大的机械厂啊,发生爆炸还得了。老一辈的应该都知道,包括咱们局里的老刑警,也有参与侦办过这个案子的。”

  “哦,这样。”

  “不过林队,我倒是很好奇,你为什么会突然要找这个案子?”闫润平笑了笑, “绑架案和它也搭不上边吧?”

  “……有别的用处。”林壑予的回答模棱两可,“有个朋友在办一起爆炸案,帮他找些东西。”

  办爆炸案?闫润平更加莫名其妙,最近也没听说有哪里发生爆炸案的啊?

  半个小时过后,整个柜子找过两遍,林壑予和闫润平大眼瞪小眼——没有。

  日期是十月份的档案袋全部找过一遍,后来干脆把每个都拆开看一下,反正数量也不算多。南宜市治安良好,整个档案库的案件数量没多少,能放在这个柜子里的更是屈指可数,数十年也就累积了这么一层而已。

  林壑予把每个档案袋拆开看一遍,闫润平又检查一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他们找的不仔细,而是真的没有那起爆炸案的相关资料。

  “奇了怪了,能放到哪儿去呢?”闫润平摸着下巴喃喃自语,“那件案子那么轰动,不可能会一片纸都找不到的啊。”

  一个在南宜造成轰动的案子,不仅系统里没有它的痕迹,连档案室里都没有留下它的半点痕迹。

  ———

  饭点时间,办公室里飘荡着美食的香气,原茂秋见有小朋友在,特地点了两杯可乐,结果小朋友根本就不喝,还一脸真诚的提醒叔叔“少喝可乐”,一本正经地分析长期饮用可乐会对身体带来的损害,听得原茂秋一愣一愣的。

  盛国宁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得了,知识涵盖面比我们这些成年人都要广。”

  原茂秋在纳闷:“这孩子上初中了吧?还体会不到肥宅水的快乐吗?”

  林壑予和闫润平回来了,两手空空,一个板着脸一个一脸狐疑,都不是什么好脸色。原茂秋暂时放下炸鸡:“怎么了?档案室里也没找到?”

  闫润平遗憾摇头,打算明天等老潘上班问问他怎么回事。

  原茂秋拍拍林壑予的肩:“哎,说不定弄丢了呢,我们市局之前搬家,一忙一乱也丢过东西。”

  “没搬过。”盛国宁说,“这儿可是三十年的老楼了。”

  “翻新也一样的,只要有大动作都容易丢东西。”

  “没翻过。”

  “……难怪我感觉主楼怎么这么朴素的呢。”

  林壑予一边吃饭一边在想卷宗可能摆在哪儿,无意间注意到坐在斜对面认真做作业的小孩儿。只见他全神贯注在刷题,全然没有被大环境里杂乱的声音和诱人的饭菜香气干扰。

  从小就能看得出来,今后是个成大事的人。

  “哎呀阿樰快来快来!”沈芮芮忽然叫起来,喻樰抬头,镜片后的双眼带着一种不符合年龄的沉稳:“怎么了?”

  “这关好难,我不会做,快来帮帮忙。”

  “……”喻樰走过去,发现沈芮芮饭后时间不好好休息,居然在解奥数题。她的眼睛一眨一眨看着喻樰,喻樰无奈问:“小姨,你为什么要做这个?”

  “你以为我想做?这是内部优惠劵密码!”沈芮芮痛心疾首,“这个博主!分享大额优惠劵!专用这种让人看不懂的!数学题!”

  “……就不能在评论区等答案吗?”

  沈芮芮抚摸着外甥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告诉他,阿樰啊,你还是太天真,等到评论区出答案,黄花菜都凉了啊。

  喻樰抿了抿唇:“好吧,你给我五分钟。”

  “五分钟就够了?”沈芮芮惊讶,学霸的世界真是不太懂。

  “嗯,做过类似的,不算难。”

  喻樰把题目抄下来就近坐下,刚好就在林壑予对面。林壑予一直留神观察他,五分钟不到,他就把答案递给沈芮芮,沈芮芮成功领到优惠劵,搂着他一阵感谢。

  “好了小姨,可以放开我了吧?”喻樰看了看自己的书桌,“还有两道大题就做完了。”

  等到林壑予吃完外卖,喻樰的卷子也做完了,书包收拾好,拿着一本《世界推理小说精选》,又回到林壑予对面的座位上。

  “叔叔,你是不是有事找我?” 喻樰抬头,不卑不亢看着林壑予。

  林壑予意识到之前对他的关注有点过头,但在他关注的期间,两人可从来没有视线的碰撞。林壑予以为他压根就不会发现到自己的目光,谁知早就察觉到了?

  会对喻樰产生好奇,也是源于他是易时未来的队长,在自己的记忆里,这个队长算是易时身边唯一一个思想合拍的“搭挡”,甚至能够称之为“朋友”。

  “以后想考警校?”林壑予问。

  喻樰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露出淡淡微笑:“为什么这么问?难道是因为我在看推理小说?”

  “嗯,你的头脑和性格都挺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那叔叔要失望了。”喻樰微歪着头,脆生生回答,“比起警察,我更喜欢当侦探。”

  这个答案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林壑予自己在学生时代也幻想过成为当代福尔摩斯。不过站在现实的角度,他毫不犹豫戳破一个中学生的理想:“虽然这个职业听起来很酷炫,但在国内是不允许的,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公安部法规。”

  “我知道,93年公安部就有出台,《关于禁止“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喻樰把书放在膝盖上,伸个懒腰,“既然会遭到公检法的打击,还要时刻提心吊胆,那就干脆不做这一行,我就看看推理小说吧。”

  “为什么不想进警队?”林壑予更加好奇,一个不想进警队的喻樰,后来到底是怎么成为易时的上司的?

  “警队制度太严格,做很多事都束手束脚的,我不喜欢。”喻樰兴致缺缺,“什么事都要听从指令服从命令,我的想法很多,不一定合规,到时候违反纪律还要被处分,多不划算。”

  林壑予盯着他,恍然大悟,终于理解为什么他能成为易时的上司,和易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友谊”了。

  因为他和易时是一类人。现在以他的年龄,还会将心底的想法暴露出来,可是以这孩子的头脑,再过几年,他就会将内心的思想藏得很好,不动声色地“筛选”出可以共存的同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庞大的集体想要达成同一目的,严格的制度无疑是最好的约束方式。”林壑予语气很淡,顿了顿,“也许今后你会有一个好搭档,能代替你做到‘不被束缚’的一面,他会是你的队伍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林壑予站起来去扔外卖盒,喻樰垂下眼眸,看着手里的那本推理小说,林壑予的话就像是一颗种子,在心里钻出一棵幼苗。

  ……不可或缺的存在?制度森严的警队里,会容许留下这种无视纪律,铤而走险的人吗?换句话来说,会有人愿意不顾前途,抛弃杂规,只以破案为目标吗?

  如果真的有,那他一定会很乐意将那人留在身边。

  --------------------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本文有一些预感了,文中很多事件、因果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以喻樰做比方,可以说喻樰后来愿意进入这一行,是受到林壑予给出的暗示;但林壑予会和他说这番话,恰恰也是源于他知道喻樰是易时未来的上司。

  这种因果关系很难理出先后顺序,也可以当成是一种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