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三十二日(穿越)>第89章 2月(6)

 

  复工回来第一天的易阿岚就被告知疑似Joker的人身亡, 罗彩云希望他能在下一次三十二日里尝试联系Joker,看看能不能得到回应。

  消息来得猝不及防,易阿岚几乎是懵的。

  易阿岚拿到一份鲍勃·泰勒的资料, 这个人才三十多岁, 在小时候就展露出在智能程序编写上的天赋, 高中时用自己研究出来的算法写的人工智能程序获得过一个权威奖项,其智能程度在图灵测试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当时参赛的其他人最次也是相关专业的重点学校硕士研究生,这群还很年轻的社会精英在这个更年轻的学生身上体会到了在“天赋”这一层面永远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他们于挫败中学会了谦卑, 这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鲍勃后来的兴趣方向转向了量子计算机方面, 没再公开发表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观点。但资料显示, 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仍然关注, 私下里应该有在继续研究,并把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与量子计算结合起来。这一点倒是符合Joker说过他曾经编写过一个叫做A的智能程序的事情。

  鲍勃这人还天生口吃,他的父母带他就医进行了手术矫正, 但没有治好,医生认为病人可能是发展成了心理因素,他不愿意跟外界面对面的交流。

  易阿岚有时候能把鲍勃·泰勒的形象和Joker对上号, 有时候又感到违和。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也许他是希望Joker还活着。

  无论如何, Joker救过易阿岚一次。虽然易阿岚也忧虑过Joker在三十二日掌控的巨大能量很可能成为隐患,并将之报告给组里提醒他们防备,但陡然听到疑似Joker的人死亡——哪怕只是疑似, 也没有任何轻松的感觉。在易阿岚看来, 哪怕不能认同Joker,也觉得他是真诚的, 并严格遵守着一套他自己的原则。

  如今距离第一次三十二日出现已经过去八个多月,如果Joker真的想颠覆什么、追求什么,早就可以掀起轩然大波了。

  不等笼罩在各国之中的Joker与鲍勃·泰勒的疑云慢慢消散,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就突然袭来。这一次,就连那些端坐于办公桌前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领导者都要震惊得从他们的座位上站起来。

  没有哪个国家放弃过寻找三十二日的来由和成因。因为“三十二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蕴含的人为性质,很多人渐渐认同三十二日可能是外星文明的实验,或者仅仅是他们观察了一段地球与人类后信手为之,并没有什么目的,正如路边野餐那样来了一个路边嬉戏。总而言之,三十二日不是人类目前的科技能探索明白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国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相比起来,从三十二日的时间变化着手,已经算得上有针对性的科学手段了。

  所有人都疑惑过为什么三十二日的物质都和现实世界相同,却唯独时间被更改了呢,准确来说应该是时钟被更改了。时间还是那个时间,一天24小时,一个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每一秒的长度都和原子钟的秒长度一样。只是人类约定俗成的公元日历多了每月的32日,并且将全球的时区统一,无论黑夜白天,都有着一模一样的时刻表。

  除了说是外星人的恶趣味,实在很难找到其他理由。

  随后,另一个问题就来到了,为什么偏偏是那个时间出现三十二日的零点?即为什么在华国的6月1日凌晨02:34、A国的5月31日下午14:34、本初子午线的5月31日傍晚18:34点出现三十二日,并且三十二日里的时间恰好是一天开始的零点?

  因为时区的划分以1小时作为基本单位(少数地区也有划分出半小时的,但也都是整数),全球一共24个时区,所以在三十二日出现的时间段,没有哪一个国家正好是零点。

  设想一下,如果把时区精确到以分钟来划分,并且不考虑行政因素,在三十二日出现的时候,地球上一定有条经线上的时间也正好是零点——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即东经81.5度。那么,三十二日和这条经线在同一时刻抵达零点纯粹是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

  为了验证这种联想是否有道理,联合国提议所有国家都派出一些人手组成探索联盟,去那条正好是零点的经线上排查。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太高,在地图上只是一条细细的经线从北极画到南极,但落到实处,却是一片极为狭长而广袤的土地,有繁华的城市,有茂密的森林和高原荒漠,也有茫茫大海,如果要探查,是否海底也要一并查个清楚?在南北极还有厚厚的冰川。这样一来,非得消耗大量的金钱人力不可,站在经济角度考虑,实在得不偿失。

  另外因为这条线穿越了很多国家,从政治角度考虑也免不了一番交涉和妥协。

  因此很多国家觉得这种联想不切实际,他们的理由是零点正好是一天的开始,三十二日又代表全新的世界,它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调为象征为新一天的零点很说得过去。非要和现实世界的零点扯上关系,倒显得人类有些自大了。

  不过一些正好在那条经线附近的国家以及部分国力强大的国家还是派出了部分人员去碰碰运气。

  大半年以来,东经81.5度线上的居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问他们5月底有没有看过什么神奇的现象,比如UFO啦外星人啦天谴啦上帝降临啦妖魔鬼怪啦。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还真有不少人声称自己看到过神奇事件,但实际调查起来,结果往往都很朴实无华,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华国派来的人每每都会回想起遥远的曾经在自己国家流行过的一个叫做《走近科学》的节目。

  直到最近,一个E国人来到这条线上的低纬度热带海岛区域进行调查,在热闹的港口酒吧里,用他那张已然麻木的脸问出已经问了无数遍的被当做神经病的话。

  一个渔民告诉他,去年六月初,有个海域的鱼突然死了好多,害得他那一个月收成大减。

  哦,只是鱼死了而已。这个E国人波澜不惊地想,比起他这半年听到的事迹实在平淡逊色许多,让人丝毫提不起兴趣。不过他毕竟拿着国家的津贴,而这儿的岛屿风情很美,空气舒适,还没有拥挤的游客,他情愿在这里多留一段时间当做休息了。于是他决定调查一下死鱼事件。

  事情还真有点古怪,他问过不少渔民,都说那段时间有片海域的死鱼特别多。他把渔民说过的海域都标记下来,发现所有死鱼的地方连起来居然成了一个圈,而圈中,有一座私人小岛。

  E国人将这个发现报告给国家,随后得到更大的支持力度。他很快查清私人小岛背后的主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阿克曼·罗恩,现年71岁,是阿克曼集团的掌门人,说他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单他旗下的飞越汽车公司占全球汽车市场的百分之五十,在船舶制造方面也声名赫赫,听说他还投资了民用飞机的生产制造。似乎所有和机械有关的领域他都插上了一脚,并赚到了钱。

  对了,这座他的私人小岛往北的陆地港口附近好像就有一个阿克曼的大型船舶制造公司。有钱人花钱买个小岛玩很常见,但问题是他的这座小岛无论是从风景还是地理位置来看,都很不适合度假,更不适合投资。这座岛很偏远,濒临公海,除了少数一些具有冒险精神、想去更远点从而捕捞更多鱼的渔民,几乎没人会往那边去。

  这个E国人认为阿克曼买下这座岛的动机很令人生疑。

  但任谁提到阿克曼,都会对他表示敬佩。他一生未婚,洁身自好,从没有桃色绯闻,即使家财万贯也行事朴素,很少铺张浪费。而他集团下的产品高端线格调高雅,低端线性价比高,几乎能取悦所有阶层的人。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被阿克曼的个人光环吸引了注意力,很容易忽视他的另一个身份,他还是雷利·罗恩的儿子。而在四十多年前阿克曼初出茅庐刚刚创业时,这个身份明明被频频提起。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阿克曼的成功就完全盖过了他那个声名狼藉的父亲。

  如果雷利·罗恩还在世,他至少已经九十多岁了。

  雷利·罗恩是什么时候去世的?这个E国人很快醒悟,从没有新闻媒体报道过雷利·罗恩去世的消息,怀疑他已经死了,不过是出于年龄上的考虑,但现在的医疗技术,一些老人活到九十多、一百岁也并不算稀奇。他怎么就下意识觉得雷利·罗恩已经去世?肯定有人在网上说过,他看到了,但没在意,只是形成了潜意识印象。

  想到这儿,E国人觉得唏嘘。本不该对雷利·罗恩的生死这么漠然的,罗恩教授本来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人,真正伟大的人,像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一样伟大,甚至更伟大。他一口气用这么多相同的词来形容一个人,只是想表示他的遗憾。

  如果说天赋的确是一山更有一山高,那么雷利·罗恩就是这个时代活着的人当中天赋与智识最为巅峰的那一座高山,与历史上寥寥几座最高峰遥遥相望,足够令所有人仰止。

  雷利·罗恩是太空物理学领域的巨擘,直到现在也无人能够超越他的贡献,当时的新闻媒体、普罗大众都为他而感到疯狂,当时最为流行的说法就是,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开启星际航海时代,那么雷利·罗恩一定是第一个扬起风帆航向远方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一个元点,后世关于星际探索的历史书第一页肯定就是他的名字。

  这还仅仅是雷利·罗恩只在二十多岁至不到四十岁这期间对太空物理进行了深度研究,短短的十来年时间。其他时候……没人知道其他时候雷利·罗恩在干什么,他辗转于多个国家骗取巨额研究经费,但什么成果都没有交出来。人们都知道他所进行的那些研究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的,需要耐心等待,可他时常连一些常规的资金审核都应付不过去,还有为数不少和他共事的研究员都发声证明他申请建造的大型仪器、花费大量金钱做的实验都和太空物理关系不大。

  终于在十九年前,雷利·罗恩消耗完了身上所有的光环,辜负了所有人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没有任何国家或者私人愿意对他进行投入。那段时间还流行过一个阴谋论,说是雷利·罗恩是被A国一个团队捧起的“明星”,不过是个草包,没有任何才能,推出他是为了将A国对手的政府资金浪费在没有任何益处的太空探索中。除此之外,没人再关注雷利·罗恩的动向了,他就此销声匿迹。

  E国人注意到,阿克曼购买这座岛屿的时间正是十九年前,雷利·罗恩被所有人抛弃的时候。

  这个E国人显然不是一个专业的特工,不懂得反间谍和反跟踪。他对阿克曼的调查很快引起了其他国家81.5小队的注意,所以,阿克曼和他的父亲雷利·罗恩都进入了这群人的视野里。

  他们直到这时才真正组成了探索联盟,毕竟在这个巴掌大的地方,谁也撇不开谁,只能合作调查那座奇怪的小岛。

  他们很快就发现,那座小岛几乎是荒废的状态,没有人活动的迹象,也没有任何船只、飞机来往。经过商议后,他们于2月24日晚上悄悄登陆那座小岛。

  在静谧的月光下,他们都看见了掩藏在热带植物之中的金属废墟,几乎连绵成山,可以想象那一定是类似某种大型对撞机的物理机器,只可惜多数内部零件都已不见,只剩下一些空壳,一些无法拆卸的仪器也被砸得面目全非。

  岛屿有人住过的痕迹,至少有能供近一百人住宿用的低矮楼层,但看荒废程度,人去楼空至少有半年了,搜查了很久,没有发现任何电脑、硬盘或者纸质文件留下。

  他们都觉得不会再有更多收获了,但很幸运,他们无意间找到了一本记录本,属于雷利·罗恩的记录本。

  正是这本可以贯穿雷利·罗恩大半生的记录本,揭示了他与三十二日那令人惊叹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