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三十二日(穿越)>第45章 10月(3)

 

  宋锐这一次把罗彩云、易阿岚、周燕安带到底层另外一处房间, 门牌上写着“档案室(IV)”,看编号是那种并不十分重要但又必须留存的资料。刷卡开门后,便看到数排等墙高的文件柜, 门后边只有一个坐在电脑桌前的文员, 她抬头看了眼宋锐, 什么话都没说,又把头低了下去。

  但除了易阿岚, 其他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个表面文静的女孩眼中含敛精光,如果无故闯进来的人说不出正当理由, 毫不怀疑她会从文件堆里抽出武器。

  接着, 易阿岚才知道原来这还不是研发中心的最底层。走到档案室尽头, 按下一个文件柜后的隐藏开关, 就能打开这个房间的可伸缩地板,看到往下的阶梯和向前伸展、沿壁缀着感应灯的隧道。

  进入十分宽敞明亮的隧道,期间经过数道需要输入密码的闸门。

  易阿岚在脑海中想象着这里的地形, 他们刚刚所处的房间其实是在一座掏空的山里,此刻感觉在山脚的地底下,往青云山脉更深一点的地方走。

  宋锐边走边说:“上一次你们来是中心的信息安全主任接待的。我们事前内部商量过要不要告知清楚S计划的存在, 考虑到此处的隐蔽性,只要摧毁研发中心的主体建筑, 堵住下来的通道,就很难有其他的路径可以进来,尤其在你们描述的三十二日里。所以本着越少人知道越好的原则, 我们并没有提到S计划。”

  易阿岚理解得直点头。

  十分钟后终于来到隧道尽头, 一堵厚重坚固的金属门横在眼前。

  这门没有使用电子密码,而是采用了多个机械密码锁组成的组合锁, 宋锐在金属门上的密码盘上多次操作,随后响起一阵一阵咔哒锁销活动声。

  宋锐说:“来帮我一下。”

  周燕安和罗彩云都上前,握住门上手轮,齐力拉动银行金库似的大门。

  在令人牙酸的绞链摩擦声中,这扇重达50吨的金属门被缓缓打开。

  易阿岚一时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隧道尽头,一扇门背后,居然有一处规模不小、灯火通明的圆形穹顶工厂。

  说是工厂并不为过,虽然此刻没有工人,但四周散布着各种类型的精密工业机器人,在操作台上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半成品零件。如果不是正中央那个直径大约有一百米的表面呈亮黑色、扁球形的巨大神秘物体,易阿岚真的会以为这里只是一座普通五金工厂。

  罗彩云虽然了解过S计划的详细内容,但从没见到过实物。深知内情的她这时候也不免表现出惊叹。

  宋锐说:“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易阿岚犹犹豫豫地说:“有点像UFO。”

  宋锐说:“倒也没有说错,这是一艘宇宙飞船,人类的,而不是所谓外星人的飞船。”

  一瞬间易阿岚的脸上现出一丝荒谬,他也是在科技行业,时常会接触一些科技前沿产品,知道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远超于普通人的想象。但他还是没办法这么快就接受一艘应该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宇宙飞船就在自己眼前。

  “完成品吗?”易阿岚忍不住问。

  宋锐微笑,避而不答:“S计划是二十年前就被提出然后一直被执行的太空探索绝密计划,之所以把研发地点放在这里,一方面是借助地形掩护。我们现在是在一座较为低矮的山腹里,距离研发中心主体区域大约一千米。除了整座山被掏空,山峰的上半截也是假的,其实是一个可以掀开让宇宙飞船飞出去的大盖子。哪怕有人发觉这座山的异常,也会大概率把这里推断成洲际导弹发射井及其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庞大的研发资金和工业设备分散到其他的空军武器项目中掩人耳目,成功输入到这里来,一些不那么独特的配件也可以借助那些项目来生产。”

  他们跨过厚实的门框,走到令人眩晕的山腹空间里,这里的一切都因为正中央的飞船而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飞船百分之八十的生产和组装工作都由机械完成,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深度参与研发的人员只有一个人数为二十的科研团队和目前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保密性很强。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多年来S计划被间谍捕风捉影,情报能力发达的国家应该会有所耳闻,那个三十二日现形的内鬼就是其中一个证明,但好在他应该至今都还没有获取准确的相关情报。”宋锐走到那个庞然大物的支架下,仰头看着。

  这个造型上并无新意的扁圆形飞行器最高处大约30米,像栋十层高的楼,但横向直径目测至少有一百米,可以想象内部空间会很宽敞。易阿岚绕着飞船走了一圈,看到了不少古怪的发动机喷气口,但并没有看到类似于门的地方,而宋锐也没有打开飞船门让他们进去参观一眼的意思,易阿岚不禁感到十分遗憾。

  “是不是觉得没那么真实?”宋锐看了迷惑的易阿岚一眼

  易阿岚如实回答:“是有点。”

  “很多人都觉得太空旅行还很遥远,但对于人类来说其实已经迫不及待了。历史上有几个重要节点,谁在陆地、海洋、天空的控制权中占据上风就能影响一个时期,现在我们人类争夺的节点已经到了太空,随着新武器的破坏力越来越强,为了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未来战场很可能约定俗成地移向广袤太空。另外,在资源方面,哪个国家在外星球最先发现新的可行的能源地,那个国家就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分配权,彰显着国力的强盛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因此对太空的探索,谁都想先发制人。”

  宋锐抚摸着飞船冰凉的表体叹息,那是这二十年来积攒的胸臆:“太空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征程,我们无法做到一步登天,但至少这一次历史节点,要给下一代留一个不输、乃至于是领先其他国家的工具。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易阿岚被这一番话引燃了胸中的热血火苗,仿佛能看到这艘暗黑色的飞船腾空而起,在银河星尘中静静穿梭的模样,那时候的人类是最孤独的,但也是最有希望的。

  但宋锐又说:“这艘飞船在构想图纸中,有着完善的自循环生态系统,能高效利用新动力,并随时补充太阳能,可以承担50人的团队在太空生活十年以上。有了这艘飞船,一个全面的太空人才团队就可以带着完备的设施去火星、金星等较近的星球进行细致勘探,有充足的时间和安全的生活营地为地球寻找能源,或想方设法改造人类宜居地。”

  易阿岚敏锐地发觉疑点:“只是构想?”

  宋锐讳莫如深地笑了:“是的,二十年前的构想。”

  那现在呢?眼前这个宇宙飞船完成了当初的设想吗?

  宋锐没有解答,甚至眼神中带有狡黠:“这也是某些国家想要知道的,于是他们花大力气培养、招募间谍,投入金钱打通安插间谍的渠道,千方百计想要搞明白。而在没有搞明白之前,他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地坐等结果明朗。为了不落后,也得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而太空项目是短时间无法看到效益的,这就意味着执政党得长时间面临财政压力,不同的利益方因为这一件事不断产生分歧。更何况经历过十多年前的雷利·罗恩事件之后,不少国家对太空研发的资金投入十分谨慎了”

  易阿岚知道雷利·罗恩。

  如果雷利·罗恩还活着,应该也有九十岁的高龄了。这个人六十年前曾被誉为天才太空物理学家。像很多著名理科学者一样,很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旷世奇绝的学识,雷利·罗恩大概在三十岁时就提出了至今都被认可的多条太空科学权威理论,当时雷利·罗恩被全世界称为最有希望带领人类飞向太空的领头羊。

  但在那之后的六十年内,雷利·罗恩在太空物理方面再无建树。这倒也罢了,真正令他声名狼藉的是在这期间,雷利·罗恩多次更换国籍,每加入一个国家,都拿到了少则数亿多则百亿的研发资金,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数目的资金都走向了同一个归宿,那就是毫无所获。雷利·罗恩凭借他年轻时的名气,用了三十多年才消耗完大家对他的信任和崇拜。一直到十多年前,没有一个国家再愿意接收雷利·罗恩,更不愿意听他的花言巧语投入金钱和设备。那之后,雷利·罗恩就销声匿迹了。

  而如今,有不少接收过雷利·罗恩的国家都怀疑那其实是一场来自A国的骗局,雷利·罗恩消耗了他们本该用于民生建设的巨额财政收入。

  回想起雷利·罗恩事件始末,易阿岚忽然懂了,S计划也许是一场惠及后代的宏伟工程,也或许是一场故意撒网引人上钩的太空竞赛。

  而到底是什么,或者两者皆是,这种疑惑本身,就是S计划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S计划咬住了至少一个十分出色的间谍。这个间谍为S计划投入得越多,国家的其他方面就愈加安全,在三十二日里尤其如此。

  然而遗憾的是,也有一个十分出色的飞行员因此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