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穿成科举文女主的堂妹>第47章 三合一

  顾老二今天磨好豆浆, 倒出一部分给屈氏,就把豆浆和一个篮子拎到了牛车上,然后拿着屈氏做的饼子准备上牛车,就听到了顾兰的声音。

  “二叔, 您起的可真早。”顾兰昨天就和顾老二说好了, 今天和他一起去镇上,她要去卖帕子和荷包, 顺便把银子还给奶奶。

  对此, 顾老二是没有意见的。

  顾老二道:“可不是,要把豆浆给灵儿送去, 去晚了她要去私塾, 就喝不到豆浆了。”他去的早,在家里就喝不上豆浆了, 所以每回都是在镇上喝的。

  顾兰听了一愣,随即笑道:“您真疼爱灵儿妹妹。”只是,她的笑容很僵硬。

  顾老二嗯了一声,等顾兰上了牛车, 他就赶牛车去镇上了。

  镇上

  顾森:“我爹来了。”

  顾木也跟着道:“爹来了,喝豆浆了。”

  顾森和顾木是在门口等着顾老二的, 两兄弟平日起的也早, 因为顾灵要赶在早间去学堂之前, 教他们念书认字,每天三个字, 所以他们都是和姐姐一起起来的, 等姐姐教好字,再一起吃饭。

  顾老二的牛车直接赶进了院子里,然后他拎着豆浆和一个篮子下了牛车, 朝着里面大喊了一声:“娘,我来了。”

  顾奶奶还没出声,外面又响起了一道声音:“奶奶,我来看您了。”

  顾灵在厨房里看着她奶奶做早饭呢,也听到顾兰的声音,她有些意外,顾兰怎么来了?顾灵只是内心惊讶,但是顾奶奶的脸色就彻底的不好看了。顾奶奶讨厌顾兰,那是深入灵魂的讨厌。顾奶奶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是顾兰拉着顾灵挡扫帚,顾灵的脑袋才被磕破的。所以听到顾兰的声音,她就没好气的道:“你来做什么?”虽然顾奶奶现在因为顾着顾灵的名声,她不会再粗鲁的骂人了,但是奶奶对孙女没好气,别人也说不得什么。

  在顾奶奶看来,会拉顾灵去挡扫帚的顾兰,那是坏了根子的。

  顾兰听到顾奶奶这样的语气,微微一顿,随即又觉得正常,上辈子早就习惯这样没好气的顾奶奶了,所以她也不觉得顾奶奶的态度有什么问题。相反,顾奶奶每次对他们家好的时候,她才觉得不正常。刚才微微一顿,大概是分家两个月了,也两个月没有看顾奶奶的脸色,这会儿突然又重见顾奶奶的脸色,让她有些没反应过来。

  “奶奶,我是来给您还银子的。”顾兰马上道,“谢谢您借了二两银子给我们家。”

  顾奶奶一双锐利的眼睛盯着顾兰,嘴巴上也没有饶人:“要谢就谢乖宝,咱们分了家,老婆子手中可没有银子了,借给你们家的银子是乖宝挣来的。”

  顾兰觉得顾奶奶的眼神像一把刀,能把她的身体都劈开,她有些畏惧的移开眼。顾兰对顾奶奶的畏惧,那是上辈子遗留下来的本能反应,她才重生三个多月,还没有办法克制这种本能。

  然而,顾兰的表现在顾奶奶的眼里,就是心虚了。顾奶奶皱紧眉头,再次觉得,这丫头像蛇一样的毒。

  顾灵见状,赶忙道,“那是因为奶奶您栽培了我,所以我才能挣银子啊。”她担心再让顾奶奶说下去,估计顾兰的脸色会更难看,“所以啊,咱们家最大的功臣是奶奶您呢。”

  顾奶奶闻言,给了顾灵一个和蔼的笑:“你这孩子,就会说好听的话。”

  顾灵撒娇道:“奶奶,我要喝豆浆了,您快些煮吧,只有奶奶煮的豆浆我才爱喝呢,夫子也说奶奶煮的豆浆好喝。”自从顾家隔天喝豆浆开始,顾灵去学堂的时候,都会给钱夫子带一碗,还别说,不管是黄豆浆还是红豆浆,煮开之后又加了点糖,带着豆香味,味道还真是不错,至少钱夫子觉得好喝。

  顾奶奶一听:“啊哟,那我赶紧去煮,不能让钱夫子等着。”那可是乖宝的大恩人啊。

  顾兰看着她们,手微微握拳,她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她刚要开口,便听见顾奶奶又道:“银子呢,给我。”

  顾兰重新想要伪装的笑容再次僵硬了,根本伪装不起来,但是,她只能僵硬着脸笑道:“给您,那……那我先走了,下次再来看奶奶您。”

  顾兰是逃跑似得走的,就怕晚一会儿,又要再听到顾奶奶难听的话。

  “兰姐姐……”顾灵叫了一声,客气的道,“喝碗豆浆再走吧。”

  但是,顾兰已经跑出去了。

  顾奶奶听到顾灵的话,忍不住道:“叫她做啥?她这个人根子都坏了。你忘记两个月前她是怎么磕破你的脑袋的?”

  顾灵哭笑不得,想说这也是老太太您追着人打才造成的嘛。不过顾灵自然不会说顾奶奶有错,比起顾兰,她当然不舍得伤老太太的心,她道:“我也不过是面子情,您放心。”

  “放心个屁。”顾奶奶可不放心,她也是头一次对宝贝孙女说重话,“你啊,就是善良,随你爷爷,性格老实。”顾奶奶就是觉得她家乖宝太善良了。第一次劝她把十两银子和一头猪分给了大房,现在又劝她把田和地还给大房,昨儿还切牛肉给大房。顾奶奶觉得,这孩子就是太善良了。不行,她得活的长长久久的,不然乖宝肯定被顾兰那贱皮子吃了,连骨头都不带剩的。

  顾奶奶不知道,原来的小说里,顾兰确实利用也拿捏住了原主这个傻白甜。任凭顾奶奶怎么叮嘱原主,都没有用。

  顾灵打趣道:“我随爷爷也是应该的,毕竟我身上还留着爷爷的血脉嘛。”

  顾奶奶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你啊……可得离那贱丫头远远的,年纪小小的,就敢拉妹妹去挡灾,这是丧了良心的。这人心都是黑的,真不知道随了谁。咱们老顾家从你爷爷到你爹和你大伯,可都是老实人,就是你大伯母和她娘家,也都是老实人,就不知道这贱丫头是咋回事。”想当年,她为了自己独掌大权,从儿媳妇到儿媳妇的娘家,挑的都是老实不惹事的。不然儿媳妇娘家每天挑着儿媳妇惹事,那还得了。

  事实证明,她挑人的法子就是没错。但是老太太不知道,自己是双标,如果今天顾灵拉着顾兰去挡灾,老太太估计会说,能给乖宝挡灾,那是你的福气。或者说,乖宝年纪小不懂事,你当姐姐的也不看着点。

  顾灵顺着她道:“是是是,我知道了,我以后肯定离她远远的。”顾灵没打算和顾兰结交的,她和顾兰之间隔着顾兰第一世的怨恨,也跟着原主第二世的命,原来的打算是这辈子把东西分的清清楚楚,至少不要再增加怨恨就行。

  顾兰苦了一辈子,原主一家赔了一辈子,两两相抵。所以这辈子,一切分的清清楚楚。不过看顾奶奶如今这态度,大抵是相抵不了了。可能是剧情的影响吧,奶奶对顾兰,依旧带着最大的不满。

  顾灵看着顾奶奶,她的眼神温和而坚定。她从顾奶奶身上感受到了最深的维护和宠爱,所有人都可以说顾奶奶极品偏心,但是唯有她不行。所有人都可以放弃这个老太太,觉得她不慈,但是她不行。她要保护这个老太太,让她当个富贵的老太太,安享晚年。

  顾奶奶挑了个头,就看见了宝贝孙女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是的,顾灵那眼神在顾奶奶看来就是奇怪,她拉了拉自己的衣服,又低头看了看。今天穿的衣服和昨天的一样,干干净净的。杜嬷嬷说这样很得体,很符合将来女夫子奶奶的身份。

  顾奶奶现在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每天起床,衣服都是拉得整整齐齐的。作为未来女夫子的奶奶,她的提前把自己的形象打理好,免得以后乖宝考上了女夫子之后,大家拿她说事。

  见自己没有问题之后,顾奶奶便道:“乖宝,你盯着奶奶看啥啊?”

  顾灵笑眯眯的道:“我发现奶奶最近变年轻了。”

  没有女子不喜欢听这话的,就是五十岁的老太太也喜欢。偏生一边的杜嬷嬷还跟着道:“可不是,近来老太太精神好,整个人看着就是年轻了。”

  顾奶奶被哄的高兴了:“待会儿杜嬷嬷喝两碗豆浆。”

  杜嬷嬷赶忙道:“谢老太太赏。”

  “嗯。”顾奶奶端着老太太的架子,骄傲的继续煮豆浆。说起来,顾奶奶得闲的时候,也会让杜嬷嬷教她规矩,毕竟是将来要做女夫子奶奶的人,她怎么能不懂规矩呢?

  顾家今天的早饭是豆浆加玉米粉做的饺子,玉米粉嫩黄嫩黄的,做成饺子之后特别的好看。顾灵吃好早饭,还带着一碗豆浆和一盘子饺子去了私塾。

  “夫子。”顾灵到钱夫子的书房时,钱夫子已经在了。

  钱夫子的生活很规律,她白日在私塾里教书,晚上便回家。钱夫子的家就在私塾的隔壁,和私塾仅仅隔了一道墙。说起来,这私塾和彭家也是隔了一道墙。不过钱夫子的家在私塾的后门,而彭家在私塾的侧面,所以钱夫子和彭家也是邻居。

  钱家只有两个主人,是钱夫子和白谨亦,而且,钱夫子立的是女户,本朝是可以立女户的。钱夫子在镇上住的还是挺安稳的,有彭家私塾这么大的靠山在,谁也不敢欺负了钱夫子一介女流。更何况,她可是女官。

  关于钱家的这些事情,顾灵知道,镇上的人也一知半解。只不过,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钱夫子没嫁人?或者说,钱夫子已经嫁人了,但是立了女户?反正钱家没有钱夫子的丈夫。

  顾灵又不是真正十三岁的小姑娘,这种别人隐私的事情,她便是好奇也不会问。

  “来了?你一进门我就闻到了香味,今天吃什么?顾老太太的这手艺,可真是好。”钱夫子放下手中的书,竟有些期待饭篮里的食物了。

  说起来,钱夫子也纳闷,自己也不是好吃之人。以前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对吃的倒是有些挑剔,后来父亲去世了,她带着谨亦,也是注重吃食的,再后来谨亦回了白家,她便不在意这些了。

  而今竟然被顾奶奶的吃食给勾起了兴趣。大概……这便是大家常说的烟火味吧。

  顾灵道:“今日是豆浆和玉米粉饺子。饺子里的馅儿是蘑菇青菜。”豆浆是蛋白质、玉米粉的饺子皮是碳水、香菇青菜是蔬菜。一个早上有蛋白质、碳水和蔬菜,营养够了。

  顾奶奶的手艺确实不错,那是宝贝孙女出生后,顾奶奶为了让宝贝孙女吃得好才琢磨捣腾出来的。在宝贝孙女出生前,家里的伙食只管熟,不管味儿。

  说起吃食,顾灵到现在都没尝到鹅肝,猪肝倒是每个隔几天都能吃到,因为镇上没有人家卖鹅肝。

  老百姓家的鹅养着是为了下蛋的,鹅蛋大,比鸡蛋营养更好。所以人家宁愿杀鸡和不愿意杀鹅。故而市井里根本没有鹅肝卖。

  钱夫子把今日份的卷子给了顾灵,而她自己则吃起了饺子、喝起了豆浆。还别说,一口豆浆、一口饺子,这种感觉真是不错。虽然豆浆是甜的,饺子是咸的,但是吃起来怎么就觉得都是滋味呢?

  顾灵看着钱夫子吃的津津有味的,又闻着饺子的香味,自己也有点嘴馋了,她觉得自己还能吃下一盘饺子。

  与此同时,顾奶奶和顾爷爷带着顾森和顾木也回乡下了。

  每回顾奶奶回乡下,那桃水村必定是掀起一阵热潮,今天也是如此。大家看顾爷爷和顾奶奶回来了,都等着顾奶奶来说说镇上的事儿,说说读书人顾灵的事儿,可结果,顾奶奶啥话都没说,和顾爷爷一起把村子里走了个遍。

  为什么走了个遍?因为顾奶奶和顾爷爷要找挖鱼塘的地方。但是,两人是两眼一抹黑的,根本不知道挖哪里好。

  最后,他们一起去找了村长。

  “什么?你们想挖鱼塘养鱼?”村长听到顾奶奶开口,简直惊呆了。这顾家才买了四亩坡地不久,又想买地挖鱼塘了?村长不得不提醒,“顾灵他爷爷,你可别由着老婆子出瞎主意。咱们这地儿没有江河海,弄不到鱼苗,你挖鱼塘出来有什么用?”

  这话顾奶奶不认同:“村长,先不说这是不是老婆子我出的瞎主意,那按照你这样说,咱们小溪里就没有鱼了?平日里大家钓的鱼是老天爷变出来的?溪边都有鱼,我们挖个比溪更大的鱼塘,怎么就不能养鱼了?”

  村长不跟老婆子争吵:“我这是担心你们竹篮打水一场空。”

  顾奶奶瘪瘪嘴,那干啥说她出瞎主意?

  村长如果知道她在想什么,肯定说,这顾家的事儿哪次不是这顾老太出的主意。

  顾爷爷道:“谢谢村长的好意,这鱼塘是肯定要挖的,就是不知道挖在哪里好,不知道村长有什么建议?”

  村长没好气的道:“我知道个啥?我也没见过别人家的鱼塘,这个你得去问渔民。”

  顾爷爷一想,心里有了主意,她对顾奶奶道:“咱们走吧。”又对村长道,“劳烦村长了。”

  两人从村长家离开,村长媳妇就出来了:“这顾家想什么呢?还想养鱼?咋不上天啊?”

  村长瞪了婆子一眼:“你管人家那么多?反正人家挣了钱,有出息了。”

  村长媳妇叹气,这是实打实的实话,大家都看得见。“那……咱们也送孩子去私塾?”

  村长是这样想的,可是:“家里头三个孙子,三个孙女,送谁去?”都去是不可能的,家里没这个资本,送一个人的话,其他人肯定不高兴,大家长难当。

  村长媳妇道:“不如问问朱家小子,看看咱们这些孙子孙女里谁脑子好,那就送谁去。”若是以前,他们是没有考虑过孙女的,但是瞧着顾家那孙女越来越有出息了,他们觉得孙女也是可以栽培栽培的。

  村长沉默了,没有说话。

  但是村长媳妇了解自家男人,他沉默了就说明他在考虑。

  村长的确在考虑,就是舍不得银子。

  顾爷爷和顾奶奶从村长家出来,两个人都有心思。

  顾奶奶在顾爷爷面前,性格是比较任性的。所以一出了村长家,顾奶奶就道:“咋办啊,咱们对鱼塘也不了解,选哪个地方也不知道,咱们也没认识渔民啊。”

  顾爷爷想了想,心中有了打算:“去找渔民。反正养鱼的话,我们也要去渔村看大鱼,干脆去看鱼的时候,请教一下渔民,最好能把渔民请过来。”

  顾奶奶一听:“那你去啊?”她有点不放心。老头子一辈子也没出过镇,他去渔村的话真的可以吗?

  顾爷爷道:“我和老二一起去。”本来想带上老大的,但是想了想老大家就老大一个男子,如果出了事情咋办?二房就是老二出了意外,家里还有顾森和顾木。

  顾奶奶一听,还是不放心,她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顾爷爷可不敢答应:“你去了家里怎么办?”

  顾奶奶也不放心家里,所以她咬咬牙道:“那你再叫几个人一起,咱们付雇佣的钱,一天十六文。”

  “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顾爷爷不舍得。

  顾奶奶哼了声:“图个安全,人多就不怕事,钱还能重过你的命?”

  顾爷爷当然也不想死的,他也没活够啊。“那……叫上大哥家的?”

  顾奶奶觉得可以:“嗯。”原本他们二房和大房、三房的都没怎么说话了。自从分家之后,老太爷两口子还在的时候,过年时一起吃顿饭。后来他们去世了,除了红白喜事,他们和大房、三房就不走动了。

  当然,二房和大房三房也没什么矛盾,主要是没分家前顾奶奶太厉害了,管着顾爷爷不肯吃亏,分家之后大房和三房也不乐意跟二房走。

  但是,半个月前稻谷丰收的时候,大房和三房都来借耕牛了。大房来借是因为上次顾大爷和顾大田送断腿的顾爷爷去李大夫那里,两家才开始有了走动。不过大房也没白占二房的便宜,他们借了牛车,第二天割了青草回来,借了几天牛车,割了双倍天数的青草。

  同时,前几天玉米丰收了之后,玉米秸秆磨成了糠,大房也拿来一百斤。

  因为大房借了耕牛,三房也跟着来了。毕竟是兄弟,大房来借耕牛,三房不来,也显得见外。而且,三房人口少,顾三爷今年四十五岁,前头两个女儿,第三个才是儿子,儿子顾大土今年二十岁,去年成亲的,还没有孩子。顾三奶奶为了一口气拼着命想生个儿子,结果身体没调理好,孩子也掉了两个,所以顾大土出生之后,她身体也不好。

  于是,顾三爷家能干活的就顾三爷父子和顾大土媳妇。可顾大土媳妇家里也要搭把手,所以田里地里的事情顾三爷父子还真忙不过来。以前顾奶奶家没有耕牛的时候,顾三爷父子自己下地,慢是慢了点儿,但是也总能忙好。现在自家亲二哥家有了耕牛,大哥那边又来借了,顾三爷也厚着脸皮来借了。

  家里的牛是顾老二管的,他自然没有不借的。不过顾三爷也学着顾大爷,借牛之后青草和玉米秸秆糠都送来了。

  所以顾家三房也算走动了起来。

  故而顾爷爷这回说,叫上侄子去渔村找渔民,他倒是也开得了口的。

  于是,顾爷爷和顾奶奶去了顾大爷家。

  农忙的季节过去了,稻谷刚丰收,老百姓忙着晒谷子,等着朝廷来收税,不然谷子没有晒好,朝廷来收税的时候,指不定要被多收。同时,家里没牛的得自己耕田,因为耕好田等十一月的时候可以种大麦。大麦到明年的三四月丰收,为明年的第一季早稻准备了养分。

  不过,家里没牛的,稻田里得自己捣腾,所以这个时候,大家都羡慕有牛的。顾家的稻田才三亩,分家之后,二房才得两亩,顾老二和屈氏都忙的过来,更何况顾家有人帮忙。顾大爷家会来帮忙,李猎户家也会来帮忙。

  所以今年的顾老二比往年轻松了很多。

  不过,也有不熟的人家来借牛的,顾老二虽然性格憨厚,但牛可比他的命还重要,他还是狠得下心拒绝的。就是他不拒绝,还有屈氏看着呢。

  所以,再憨厚的人,也要看什么事情的。

  村子里平日里关系还好的,顾老二也会借,不过给耕牛的青草、玉米秸秆糠不能少,玉米秸秆糠对牛来说很有营养。

  顾爷爷和顾奶奶到顾大爷家的时候,顾大爷家的人都在。顾大奶带着儿媳妇在翻稻谷,稻谷晒在院子里,要每过一个时辰去翻一下,不然阳光照下来,稻谷晒的不均匀。顾大爷坐在院子里看着,看着一颗颗饱满的稻谷,他苍老的脸上满是笑意。

  不过,这笑意在看到顾奶奶和顾爷爷的时候,立马收敛了。说起来,半个月前借耕牛的时候,顾家只有顾老二在,顾大爷去借的还算顺利,就算后来顾爷爷和顾奶奶回来过,但牛已经借了,也就没什么事儿了。

  这会儿顾爷爷和顾奶奶是来他们家了,顾大爷就有些怕了,他怕老二家这个弟妹啊。

  顾大奶也看到顾奶奶和顾爷爷了,停下翻稻谷的动作,赶忙上前:“二弟和二弟妹来了,午饭吃了吗?正巧要做饭了,你们也难得回乡下一次,不如在咱们这吃吧?”顾大奶这话说的客气,但也是诚心邀请二房的。

  人嘛,总是要向前看的,现在二房日子过的敞亮,他们和二房本来也没什么大矛盾,当然是趁机走动了。也不是上赶着讨好巴结什么的,说些好听的话也不要钱。

  顾奶奶正担心顾爷爷和顾老二两人去渔村不安全,也是有心跟大房搞好关系,这不,两个都有心思搞好关系的老太太一照面,就热情了起来。

  顾奶奶道:“那敢情好,自从爹娘去了之后,咱们都忙,也凑不出时间一起吃顿饭,今天真是赶巧了。”说着,又对顾爷爷道,“老头子,你回家去拿几个鸡蛋,把今天带来的一斤肉拿过来,也好给大哥家添个菜。”是一斤猪肉,不是牛肉。牛肉昨天吃了一顿,今天镇上还有一些,留着给乖宝吃,余下的昨儿就被顾奶奶做成腊牛肉了,不然这天气很容易坏掉。

  十月底,这天气有点凉,但却不冷。

  顾大奶一听马上道:“不用不用,你们来做客哪有叫客人备菜的道理。咱们家有鸡蛋,今天这鸡蛋就敞开肚子吃。”只是没肉。要她杀掉能下蛋的鸡,那是不舍得,这也不是过年。

  顾奶奶道:“咋就不能自己备菜呢?那要不然大哥大嫂去我们家吃?”说着,又对顾爷爷道,“还不去。”

  顾爷爷也不等大嫂和媳妇商量了,他老老实实的去家里拿鸡蛋和肉了。

  镇上

  顾灵下学回到家,家里只剩下杜嬷嬷一个人,莫名的有些冷清,这让她有些不习惯。

  翌日

  顾灵正在吃早饭,就听见外面有动静,接着还没等杜嬷嬷出去看,就听见了顾奶奶的声音:“乖宝,奶奶回来了。”顾奶奶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顾灵往后看了看,没看见她爷爷,有些不解的问:“奶奶,您不是和我爷爷昨天才回的乡下吗?还打算在村里挖鱼塘来着,您怎么先回来了?”不会和顾爷爷吵架了吧?老太太吵架了,性子一上来就离家出走了,这也是可能的。

  顾奶奶道:“哎哟喂,我和你爷爷两眼一抹黑的,也不晓得哪个地方挖鱼塘好,我们去问了村长,村长也不晓得。所以你爷爷寻思着,这得请渔民过来看看,左右都要去买鱼的,就先提前过去了。”

  顾灵一听也是:“我爷爷还是挺聪明的。”

  顾奶奶听到这话,噗嗤一声笑开了:“你个鬼丫头,要是让你爷爷听到这话,非得气死。”

  顾灵做了个鬼脸,她爷爷平时在家里的存在感太少了,又总是被她奶奶怼。所以她一直觉得,她爷爷除了老实之外,没别的本事了。但是这次听奶奶一说,她就觉得,她对爷爷的印象太片面了。

  顾奶奶也看得出她不好意思了,于是坐下道:“你爷爷啊,是老实,但是不傻。”

  杜嬷嬷趁机给顾奶奶盛了一碗粥。顾奶奶喝了一大口,牛肉米粥,还真香。顾奶奶一边吃一边道:“你爷爷在老顾家排行第二,爹不疼娘不爱的,虽然你太爷爷太奶奶也没怎么他,但是他们心里顾着老大和老三,你爷爷在老顾家,也就没有人留意到他了。我们成亲后,你爷爷干活最多,吃的最少,我当时很不乐意,所以就拉着你爷爷不让他去干活。就这样闹了几次,老顾家就分家了。分家之后,我和你爷爷自己攒钱,买了田和地,日子才慢慢好起来的。”

  顾灵称赞道:“所以咱们顾家有奶奶当家,家里才越来越好的。人家说,一个成功的男子背后,总有一个贤惠的女子。咱们家能有今天,就是因为背后有个贤惠的奶奶您。”

  顾奶奶……生平头一次被人夸贤惠。在桃水村横行了大半辈子都没有红过脸的顾奶奶,从来被人说泼辣的,而今被孙女给说的脸红了。“我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她仔细想想,也不能昧着良心承认。但是,宝贝孙女的肯定又让她信心大增。

  顾灵道:“当然啊,您想想啊,如果没有您把持家里,咱们家里哪里有三亩上等田,五亩旱地啊?如果没有您下定决心支持我去念私塾,哪里有我的今天啊?我将来也没有机会给咱们顾家改换门庭啊。所以咱们顾家,再往前的老顾家,都是因为有您啊,您是老顾家的大功臣呢。”

  顾奶奶听了,笑眯眯的道:“乖宝啊,这话咱们家里说说也就罢了,奶奶也不会说你啥,但是在外头,你可不能这样说。”嘴上这样说,但顾奶奶心里头却是觉得宝贝孙女说的很有道理。瞧瞧老顾家一个个的,看着也没有大出息的样子,亏得她嫁给老头子,把她精明的头脑传给了乖宝,不然老顾家凭啥改换门庭?

  顾灵笑着附和:“是,我都听您的。那奶奶,您来镇上了,爷爷这是去找渔民了?”

  顾奶奶道:“是啊……”接着她把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所以这次去找渔民的有你爷爷、你爹,还有你大田叔、大粮叔、他们四人一起去。”顾大粮,顾大爷的三儿子。

  顾大爷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分别取名大山、大田、大粮。

  顾爷爷家:两个儿子。儿子分别取名大石、大地。

  顾三爷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叫顾大土。

  就顾家这些人的名字,顾灵觉得能给原主取了个灵,估计也是顾奶奶的关系。确实是顾奶奶的关系,屈氏怀孕的时候,顾奶奶找了道士,得知屈氏肚子里的孩子有福气,她就拿出铜板请镇上专门给人写信的老书生给孩子取了名字,这个灵字,就是老书生取的。

  后来顾森和顾木出生,他们名字的由来也随了原主,灵和林念着一样,所以森、林、木,一家子都和木头有关系。

  至于大房的名字,顾奶奶就不费心了。顾兰这名儿还是取了兰花的意思,等大房的二女儿出生,顾奶奶没有盼到孙子,就给取了二兰,好在大房的老三叫小兰,不叫三兰。

  顾灵听顾奶奶说顾爷爷等人去渔村了,便有些担心:“渔村里我们这里远吗?”

  顾奶奶道:“远倒是不远,都是洪旗县的,赶牛车得一天。我们在市井里买到的鱼,也是从那边运过来的。据说渔村里的渔民都不吃鱼的,他们这是吃厌了。不过鱼到了我们这,得三文钱一斤,一条鱼怎么着也有三斤,听说渔村那边的鱼是按条挑选的,两文钱一条。”

  顾灵:“等咱们家的鱼塘挖好了,咱们也不愁没鱼吃了。”

  这话给了顾奶奶信心,反正是孙女说成,那就一定成。

  顾爷爷离开的第一天,顾灵私塾家里一条线,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能听顾奶奶念叨:“他们也不知道到了渔村没有,希望老头子机灵点,回来的时候带一桶鱼回来,两文钱一条的鱼,做鱼干也好。”

  顾灵道:“可不是嘛,鱼干也耐放。”

  顾爷爷离开的第二天,顾灵私塾家里一条线,晚上吃饭的时候,继续听顾奶奶念叨:“老头子他们今天肯定在渔村了,也不知道渔村的人好不好相处,今儿如果请到人,明儿就能回来了。”

  顾灵道:“您别担心,也许明天晚上,爷爷就回来和您一起吃晚饭了。”

  但是第二天,顾爷爷没有回来。

  顾爷爷离开的第三天,顾灵私塾家里一条线,晚上吃饭的时候,顾奶奶依旧在念叨:“按理说,今天大清早的他们该回来了,晚上就能到镇上了吧?”

  当天晚上,但凡外面有一点动静,顾奶奶都会起床去听听声音,看看是不是老头子回来了。第二天早上,顾奶奶的黑眼圈特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