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六零厂花嫁队长>第42章 花落卫家屯

“欢迎你们的到来,从今以后,咱们这个家庭将要变得更热闹了。”

司徒雷笑了笑:“我记得不就是一个知青点吗?咋还让女知青跟男知青分开住呀?如果女知青遇到了坏人谁来保护,咱们男知青必须得负起责任来。”

“没错,不能让女知青跟咱们分开,当地人大多都是大老粗,没啥文化,谁知道会做出啥事情来,我看这里正好有两间房子,男知青一间,女知青一间,虽然挤吧了点,但是只要大家伙在一起,安全才更重要。”

新知青们啥都挺满意的,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跟女知青分开这件事。

老知青连忙解释说道:“大家伙别着急,大队长担心咱们住得太挤吧,所以就将自己刚盖好的新房腾了出来,当作临时的女知青居住地点,等着咱们这里再加盖几间房子,所有的知青还是住在这里。”

“原来是这样,那么大队长考虑得还真是周到。”

“大队长的婚房?大队长结婚了?”其中一个新知青问道。

“对呀,不仅结婚了,还是跟咱们知青点的知青结的呢。” 老知青回答。

司徒雷:“跟谁结的?”

司徒雷心里面暗自祈祷,卫家屯知青点之前有三个女知青,千万别是叶向红呀!

同时心里面觉得叶向红看起来那么高傲的一个人,应该看不上卫海军那个泥腿子。

可是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卫海军的结婚对象正是叶向红。

“卫大队长的爱人正是咱们这里的知青叶向红。她们刚结婚两天而已,前几天我们都去参加她们的婚礼,你们如果早来几天也可以一起去了,那样应该更热闹。”

司徒雷听后当时石化在原地,他费劲巴拉地劝说着众人转到卫家屯生产队来,放弃去条件好的生产队,最主要的原因压根就不是卫家屯这里的大队长好,而是他想过来跟叶向红待在一起。

不曾想啊,再早个几天就好了。

可是这个房塌的日子也不是他能掌控的,一切都是天意弄人吧。

只是司徒雷想不明白,卫海军有啥好的,不就是个大队长嘛,还不是泥腿子一个,将来能有啥大出息呀,一辈子待在山旮旯里的料,真的搞不懂叶向红什么想法。

放着自己这么好的优质男不要,非得选择卫海军,难道自己还比不上那个粗人?

“司徒雷?司徒雷?”

司徒雷听到叶向红结婚的消息,脑袋空白了几秒钟,感觉好像什么重要的东西被抢走了一般,身边的事情全然忘记。

“怎么了?”

“走吧,咱们快点收拾床铺去吧,别再这里愣着了。”

“好。”

回过神来的司徒雷和众多新来的知青一起去收拾床铺,整理房间。

女知青这边,叶向红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刚结婚,准备了好多糖果零嘴,正好可以拿出来招待新到来的知青们。

除此之外,家里面还有腊肉、腊肠等,这些珍贵的吃食都是结婚的时候买的,还有是亲人送的,现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既然大家伙都是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插队的知青,叶向红肯定不会亏待了众人。

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家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到了地点以后,众多女知青对于新环境感到非常满意。

除了新环境满意之外,对于这里的老知青们也非常喜欢。

大家伙都非常热情,让她们感觉不是到了村里,而是到了家里。

等着到了中午,叶向红和冯丽她们给新来的知青准备了好几个菜,而且全部都是硬菜,有腊肉炒青椒,还有番茄鸡蛋等,让新来的知青们解了馋。

“你们这里的伙食真的好,比我们柳楼生产队的好多了,你们不知道呀,柳楼生产队虽然面积大,地也比卫家屯多,产量也高,但是那里的人真的一个比一个抠门,尤其是那个大队长,真的是抠门届的鼻祖……”新来的知青抱怨柳楼生产队的不是,巴拉巴拉,仿佛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叶向红笑了笑,她咋可能不知道呢,她最清楚了,上辈子她就是在柳楼生产队插队,还在那里跟司徒雷相识,然后他家里找了关系,把两个人一起转到了城里……

对于大家伙的遭遇,叶向红是非常同情。

想不到她们比自己还惨,自己在那里的时候,提议大家伙将房子进行加固修缮,所以没有出现塌房,但是她们就不幸了,房子塌了,人也吓得够呛,还有重伤的……

“放心吧,到了咱们这儿,不会再出现之前的状况,咱们生产队的大队长可是咱们知青的爱人,不可能差喽。”冯丽安慰新来的说道。

新来的知青:“原来你是大队长的爱人呀,这就是你们的新房吧,我说刚才来的时候,发现这里咋贴着这么多喜字呢,我还想着欢迎我们知青也不用这么着吧。”

“她们前几天刚结婚,如果早来几天,你们还能吃上喜酒。”冯丽接着说道。

“实在太不巧了,不过我们早就听说了,你们卫家屯虽然比我们柳楼生产队穷,但是你们这里对知青可好了。所以我们都到公社去请愿,转到这边来。”

知青暂时安顿下来,趁着跟前不是农忙时节,得将房子先盖好。

如果再过几个月,忙得手脚不沾地,那么别说盖房子了,连休息的空都没有,全部都得去地里面干活。

加盖房子比之前起新房子要简单地多,毕竟地址都已经选好了,只要挖土、伐木盖房子就可。

王建国找了村子里面的一些师傅,知青们自然也不能搁旁边看着,这是帮着自己盖房子呢,所以也都在旁边搭把手,有的看会了也跟着上房梁。

人多力量大,村民加上知青二十几个人,用了个把星期,崭新的房子就盖起来了。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盖了四间,总共有六间房子,而且是整整齐齐地一排,看起来还挺好看。

九个男知青,八个女知青,分别三间房子,这样住起来宽敞还方便。

不过刚盖好的房子得晾一晾,因为潮气重,立马住进去对身体不好。

看到卫海军对新知青的安排非常到位,社长非常满意,看在他主动解决困难,不推卸包袱,作态度着实令人动容,所以下一步关于开社办工厂的事情,肯定率先照顾他们生产队。

本来就穷得响叮当,还养着这么多知青,肯定得照顾一下,要不然说不过去。

再者知青干农活不咋滴,但是不证明人家干旁的不行。

挥锄头比不过庄稼把式,但是动笔杆子试试,那些文盲立马就傻眼了,毕竟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一找一大堆。

这个办厂还得找文化人才行,得懂技术,还得懂业务,当然还需要管理人才。

卫家屯正好就具备了人才优势,所以两方面加起来,社长已经将社办工厂的地址定好了,非卫家屯生产队莫属。

等着将所有生产大队的方案收了起来,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汇总,遴选出好的建议来,同时社长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他的朋友大多也是社长,平时去市里或者省里开会认识的,通过跟他们交流,也收获了一些不错的建议。

红旗公社长久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开展工业建设的经验几乎为零,现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

当然了,没经验也不能瞎搞,要不然整个半拉子工程,高不成低不就的,还不够让人笑话的。

所以前期工作做好,后面可以省很多心,也省得丢人现眼。

最终经过多番探讨和研究,社办工厂这个好差事花落卫家屯。

上级领导批示,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也要结合城市的建设需要,开发优质的木材和石材,制成商品销售,保障当地和城市建设需求。

得知将社办工厂开在自己大队的消息后,卫海军心里面很高兴,但是他表现得很淡定,不能表现出来。

毕竟厂子还没有盖起来,设备还没找好,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定,也就说一切还有变数,不能高兴地太早了。

果不其然,两个工厂全部选择在卫家屯,其他生产队不愿意了。

“卫家屯那个穷山旮旯里搞工业能搞得成吗?”

“明明我们生产队才最具有优势。”

“我们生产队的树难道不比他们卫家屯多吗?”

“社长偏心太明显了吧,净向着卫家屯,啥好事都给他们大队了。”

有些牢骚很正常,有的大队长找到了社长,既然要在卫家屯建厂,为啥不能在旁的地方建呢?

社长也给出了明确地答案,将卫海军做的方案报告拿了出来。

“你们瞅瞅,这是人家卫海军做的报告,再想想你们自己的,你们觉得谁更适合办?”社长反问道。

其他几个大队长一时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最后总算憋出来两句:“那我们不会写我们还能不会干吗?虽然报告写得不好,但是咱们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