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鉴宝灵眸>第九十四章 奇件

  老先生坐下后,指使其中一个女人去拿东西。

  “不瞒几位,我这有一件瓷器看不好,不是没找过鉴定师,不过除了在座几位,所有的鉴定师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老先生的话让在座的几人大吃一惊,瓷器又不是石器,怎么就难鉴定了?

  孔老点点头,他过年的时候去儿女那边,回来后就听说上官老头手里有个器件,至于真假,如上官鸿说的那样,没人叫的准。

  “诸位,一会儿就请大家掌掌眼,若是能叫准物件的年代出处真伪,另有一百万的鉴定费奉上。”上官老先生,也就是上官鸿抱拳道。

  听到一百万这个数字,大家都激动起来。

  从古至今,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也不想落于人后。

  在场的六人中,除了季函煜这个生面孔的小嫩芽,其他人在古玩界都有一定名气。

  随着美女捧着一款瓷瓶过来,众人都瞪大了眼睛。

  竟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

  主要产地在唐宋时期的定州,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季函煜来到前面的瓷瓶处,这是一款尖底圆腹细颈红定瓷瓶。

  瓷胎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正滋润,上有小泪痕,一看就是定窑的特征。

  不过这个颜色?

  季函煜迟疑了,白定和黑定,甚至绿定他都见过,唯独这款红定瓷瓶拿不准。

  比起白定的辨识度,这款红定瓷瓶并无明显的记载,可是说是定窑中的一大空白。

  鉴定这种东西,靠的不再是书面上的知识,而是鉴定师的阅历,只有学问沉积到一定程度,加以猜测论证才可以。

  即便是如此,拿不出真凭实据,也是枉然。

  这种情况,季函煜还是第一次遇到。

  首先说这款红定的胎质,定窑中属白定最为细腻,其中黄定的胎质粗而釉色发土,紫定和绿定亦然。

  红定这一空白瓷器的出现,让鉴定专家们抓破了脑袋。

  定窑中,抛除白定,就没有这么细腻的胎质。

  要说这款红定是假的,它又完全符合定窑的特征。

  这让一众鉴定师麻爪了,即便有些人一口咬定这是真的,也没有论证的理由。

  季函煜不由得凝神看去,大家都靠猜测,唯独他有眼睛里的作弊器。

  随着橙色的光晕蔓延其上,季函煜的脑中出现了一排文字,“北宋红定细纹尖底圆腹细颈瓶”。

  果然是真的,季函煜露出一抹微笑,不过如何证明却难倒了他。

  就是那种明明占理,却又说不出原因的憋屈。

  “上官先生,你这瓷瓶可是好东西啊!”别人都不开口,玩瓷器的孔老站了出来。

  上官鸿神情一震,“孔老,这……”

  “哈哈,你还真给古玩界出了一道难题,真假我就不说了,三千万,卖老头子吧。”孔老定定的看向上官鸿。

  这句话,比任何一位鉴定师的赌咒发誓都有用。

  孔老在古玩界的名气可不是闹假的,能让这老头出到三千万的价位,东西怎么可能是假的。

  上官鸿对孔老躬身一拜,“谢谢您老,不过这瓷瓶我可不能卖。”

  孔老哼了一声,就知道他舍不得出手,“卖不卖随你,不过你得告诉我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不仅仅是孔老好奇东西的来源,包括季函煜等人亦然,按理说,这件东西保存的如此好,不应该现在才面世。

  对于这点,上官鸿没有隐瞒,尤其询问的人还是孔老。

  “我在一家英国友人的家里换来的。”说着,上官鸿介绍了一下那位老外。

  而用来换物的乃是一幅油画,对于那种外国油画,上官鸿可不感兴趣,没想到那老外还挺大方,拿出这款瓷瓶用来交换。

  本来,看到这款红定瓷瓶后,上官鸿还迟疑着。

  继而想到这位老外的长辈,那可是参与过八国联军的。

  那时候,清朝颓败,不知道损失了多少珍宝。

  这款红定瓷瓶也就有了追原,直到拿回国内,上官鸿傻眼了。

  因为没人能鉴定出瓷器的真伪,直到孔老欲出这三千万。

  没有死板的论证,也没有拍板叫嚣。

  就是这么淡淡的一句话,给这款瓷器盖了章。

  当然,换做一般人,出到八千万也没人信。

  这款瓷器的鉴定,完全是用孔老的名誉作保。

  兴奋的上官鸿要留众位共进午餐,贾胖子等人当然乐呵,不过他们都知道,上官鸿真正要请的人是孔老。

  “留饭就不必了,既然国宝归来,上官先生可要收好了。”孔老这句话说的别有深意。

  上官鸿点点头,“孔老大可放心,即便老头子去了,这东西也会成为传家宝,除非上官家绝后,否则定不会再让这款瓷瓶流入国外。”

  孔老微微一笑,这种瓷器堪称国宝。

  不过,他并没有要求上官鸿捐赠博物馆,或是让博物馆来买。

  他并非什么固执的老头,只要东西还在国人手中,他就放心了。

  何况上官鸿还是个雅人,否则也不会去国外交换古玩。

  至于上官家绝后,还是算了吧。

  上官鸿的儿子就有三个,还不算私生子。

  自从上官夫人去世后,上官鸿就没有续弦,不过家里的女人从未断过,但妻子的位子这些女人永远都得不到。

  说不上是专情还是滥情,毕竟是上官家的事儿,别人也管不着。

  孔老既然不留下来,贾胖子等人也不会死皮赖脸的待着。

  跟孔老一起离开上官家的时候,他们每人的手里都拿了十万块钱,这是所谓的辛苦费。

  包括季函煜这位小伙计,都收到了三万块钱,可见这家人的阔气。

  哼,反正比霍土豪强多了。

  孔老因为鉴定出物件的真伪,整整拿到一百万鉴定费,可以让他老人家出个门捡个漏了。

  回到古方斋,贾胖子的嘴还没闲下来。

  说了一路,季函煜连上官鸿的祖宗十八代都搞清楚了。

  “上官鸿是台湾人?”季函煜还真没发现。

  “他父亲算半个台湾人,不过对上官鸿的教育却跟国内相同。”贾胖子兴致勃勃的说着。

  上官鸿的父亲在最乱的那段时期流转台湾,那时候才十几岁。

  就是这么一个十几岁的娃,愣是白手起家,在台湾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等有了子孙后代,便想着归国。

  上官鸿又是个孝顺的人,帮着父亲把生意慢慢的转移到国内,可惜老父没等到归国就去世了。

  为此,上官鸿更是用了雷霆手段,愣是在父亲骨灰未凉的时候,办好了归国的事儿。

  落叶归根,上官鸿总归是完成了老父的遗愿。

  可惜,上官鸿的命不好,中年的时候妻子就去世了,只给他留下了三个儿子。

  而这三个人就是上官家的继承人,而且被他教育的极好,做什么事儿都以家族为中心,所谓的内斗根本不存在。

  当然,他们若是内斗的话,便宜的只会是外面那些私生子。

  中年以后,上官鸿外面的女人能组成一个排。

  家庭的凝聚力有了,公司同样蒸蒸日上。

  上官鸿开始沉迷古玩,至于工作上的事儿,放手让三个儿子去做。

  这些年,上官鸿带着他的美人们四处旅游,带回来的古玩有真有假,唯独这次出现了一件珍品,绝对值得炫耀一番。

  果不其然,第二天消息就传到了潘家园。

  季函煜和贾胖子相视一笑,这位老先生还真是孩子心性。

  转眼,正月十五到了。

  这天,正好赶上季函煜休息,拉着霍严和郭爷爷、郭叔,非要去逛庙会。

  不比之前的几天,正月十五才是真正热闹的时候。

  为了陪小骗子,霍严特地把时间安排出来。

  四人开着车,来到位于潘家园一条街的庙会。

  比起解放初期的老天桥杂耍,一点儿也不逊色。

  这一天,无论是老头小孩,都来这里凑热闹。

  满大街的摊位处挤满了人,卖东西的,表演的,不计其数。

  “前面有猜谜的,我们去看看。”季函煜指着红灯笼最多的摊位。

  四人慢悠悠的走过去,不是为了顾及郭安的腿伤,而是因为在这里根本走不快。

  这种猜灯谜活动,季函煜已经几年没玩过了。

  就连郭爷爷也跟着排起队,等着一会儿拿个彩头。

  轮到季函煜的时候,摊主把写着谜题的彩条递给他。

  “午睡……打一魏晋南北朝人名。”

  之前的几位因为没有答上来,一个个垂头丧气的离开。

  对于学历史的季函煜来说,这种题就是小儿科。

  “小伙子快点儿,后面还等着呢!”排在后面的人开始起哄。

  季函煜一甩小脑袋,看了霍严一眼,指着前面的奖品,嚣张道:“选一个。”

  随即,大声的说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