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当村长>第33章 祠堂(三)

  但除了书之外, 梁思思还要买纸跟笔,她看向掌柜的身后。纸跟笔都在那里。

  掌柜的察觉到梁思思的目光,笑容更加灿烂了:“公子您想要买纸跟笔吗?您买了两本书, 我给您便宜一些。”

  梁思思用谴责的目光看了眼掌柜的, 说道:“这样,你再送我一些纸好了,你看我都买了这么多书了, 也没让您打折, 这纸送一些不过分吧?”

  “大不了我再帮您介绍一些同窗过来,给您宣传一下铺子。”梁思思笑容满面。

  掌柜的目瞪口呆,总觉得眼前的人不太像是读书人, 这讲价的架势, 跟他老娘买东西都差不多了。

  掌柜的自己家世代都是开书店的, 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这些读书人,对这群人的性子再了解不过了。

  虽然人嘛,各种性子都有,但是读书人有一点特别统一,那就是爱面子,无论是贫穷的读书人还是富贵的读书人,都特别看重自己的面子。

  因此讲价钱这种事情,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别看掌柜的都做了一辈子生意了,但是真没怎么遇到过讲价钱的顾客, 因为他的生意面对的人群就是读书人。

  这还是第一次碰见讲价的读书人,讲得还如此熟练, 让掌柜的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梁思思看掌柜的不说话, 还以为人家是不乐意, 于是再接再厉:“掌柜的做生意别那么死板嘛,你看我都买了那么多书了,赠几张纸罢了,以后我多来光顾你的生意就成了。”

  看梁思思有一股越说越起劲的架势,掌柜的连忙打断他:“成了公子,您也别说了,看您面生,就当是交个朋友。”

  说完,从身后拿出一沓纸出来,递给梁思思,虽然不是最好的那种纸,但是对于梁思思来说已经足够。

  递的时候还有些肉疼的说道:“您是不清楚,前几年我们收的纸没收好,现在都泛黄了,都没法再卖,只能拿来垫桌脚,现在给您的都是刚进回来的纸,进价可是贵得很呢。”

  梁思思完全无视掉掌柜心疼的表情,注意力转移到了刚刚掌柜的所说的泛黄的纸:“您的那种纸,多吗?”

  掌柜的一听这话就明白这人又打上他这纸的主意了,顿时就有点后悔,刚才他的抱怨七分是真,三分是假,那些纸他确实没保存好,现在都泛黄了,但是还是能卖的,无非就是便宜些罢了,这世上没钱的读书人多的是,总能找到买的人。

  梁思思笑道:“要不我也不要您这好纸了,你那泛黄的纸,都给我算了,反正你也是拿来垫桌脚。”

  掌柜的眨眨眼,到底是没有应对这种情况的经验,或者说是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读书人,脸都胀红了,愣是说不出拒绝的话。

  毕竟刚刚他还说过那纸他只能用来垫桌脚,现在送给这位公子的纸价格昂贵。

  梁思思看这掌柜脸都给憋红了,生出了一丝恻隐之心,到底没再为难他:“成了,我也不要全部了,随便给我拿些就行了,我回家是练字的,这好纸给我是浪费,我看那不好卖的纸给我正好。”

  最终掌柜的还是收回了梁思思递回来的新纸,转头去了后边拿出厚厚一摞子已经有些泛黄的纸出来。

  “这些纸应该已经够你练许久的字了…”掌柜的看着梁思思,讷讷地说,生怕这人嫌少。

  其实刚刚他第一次拿的时候拿的更少,拿到以后都打算出来了,害怕梁思思不满意,转身又拿了一些。

  唉…你说这都叫什么事儿啊?明明这纸是免费赠送的,怎么觉得拿的少了还是他的错了?

  梁思思满意的接过纸,目测确实是足够她用很久了。

  掌柜的所说的用很久针对读书人而言,哪怕是再俭省的读书人,用纸也会比她用的多,对她来说这些纸只会用的更久。

  至于笔,梁思思本来是打算买的,但是因为买书花了太多的钱,再加上她写毛笔字其实不怎么熟练,想想好像家里的木枝子烧烧好像也不是不能用,所以这笔钱还是省下的好。

  最后,梁思思抱着自己的书跟纸离开书店,脸上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店里掌柜的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这人明明只买了几本书,他怎么就昏头赠送了那么多纸?

  新纸现在那么贵,这老纸虽然泛黄了,但其实也能卖不少钱呢。

  梁思思可不清楚,她走完以后书店掌柜的就后悔了,她买了书又得了免费的纸,今天进城的目的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看时间还早,梁思思去了粮食店那里,她上回买的粮食现在还没有吃完,家里总共也就三个人,梁思思虽然身份是个男子,但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孩子,饭量不大。

  冯氏就是个小猫胃,小狼年纪还小吃的也不多。

  但在她计划中下一次进城应该就要到他们村子一起种的蔬菜能卖的时候了,所以这次可以再买些粮食。

  如今县城里已经有两三家粮食铺子了,估计都是朝廷开的,也用不着排队,但粮食还在限额购买。

  梁思思于是又买了十斤粮食。

  在寻常时候,这十斤粮食连带着两本书对梁思思来说是不痛不痒的,但是她今天身子不舒服,再加上也没什么紧急的东西要买,梁思思也就不想着买其余的东西了。

  于是,梁思思就一只手提着粮食兜,另一只手抱着书纸往城门外走。

  心里还记挂着跟杨狗蛋一起去买修建祠堂所需东西的刘全众。

  城门口他们村子的人就她一个,梁思思也不觉得有什么,开始找一样在城门口等待的人说话。

  因为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县都在安排流民一事,县城里现在还是很热闹的,大多数流民手里都没钱,就算是安置下来了也仍旧是饥一顿饱一顿,当然也有一些跟梁思思一样的意外。

  梁思思看起来虽然落魄,但仍旧是个读书人的模样,旁人原本不太敢跟她说话。

  但她主动开口了,那彼此之间的交流就会顺畅很多。

  其实就是这样,出门靠朋友,他们这种乡下人,也不讲什么身分贵贱,都一起在城门口蹲着了,还能有什么贵贱之别呢?无论大家以前认不认识,但是说了话以后都是朋友了。

  梁思思这还是在刘全众身上学到的这技能。

  她自我介绍自己是大刘村的村长。

  说起了大刘村,那知道的人可不少,毕竟大刘村发达的那几年,有关于大刘村的信息被县城里不知多少人羡慕。

  大多数人是看不出在大刘村发达过程中大刘村村民本身的智慧发挥出了多大的作用的,在他们嘴里,大刘村就是那个运气特别好的村子。

  一个老汉感叹:“大刘村啊,大刘村可是个好地方,不过你一个娃娃,怎么就成了村长?”

  他叫梁思思娃娃也没什么问题,因为这老汉看起来年纪竟然要比刘全众还要大上一些。

  他的疑惑其实也是其他人的疑惑,毕竟梁思思看起来年纪真的不大,但是想要当村长必须要有资历,而资历这东西,通常是要靠年纪熬上去的。

  另一个距离大刘村不远的村民倒是清楚个大概,毕竟当初田项明带着梁思思去大刘村,然后梁思思就成了大刘村村长,这件事知道的人也不少。

  梁思思平静无波:“没什么,我们村的村民们支持罢了。”

  这些事情没必要让外人知晓。

  当然梁思思这事只是大家随口的一个话题罢了,紧接着话题就转移到安置的流民身上。

  各个村子与流民相处的好坏不一,有些村子虽然拗不过县里的要求让流民进了村,但是从村长开始排斥流民;还有的村村长倒是明白,但是管不住村子里的人对流民的排斥之心。

  听说有的村子流民跟原本的村民都打起来了,有个妇人拍着胸脯:“唉,真是太可怕了,我们村现在都还没有安置流民呢,看起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了,要是到时候大家相处不好可咋办呢。”

  在乡野之中,已经成家的妇人身上倒是没什么束缚,反而是没有成家的姑娘为了能有一个好名声,反而要求更高一点。

  也有刚安置下来的流民在,不太情愿听见这话:“我们本来也就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说的好像是专门来找茬的一样。”

  “何况,现在安置的流民都是要签订字据的,我们原本是没签的,现在县里都让补签了,那宅子本来就不是你们,也不是我们的,将来人家要是回来了都是人家自己的,偏偏就是有些人脸大得很,好像是我们欠他东西一样。”

  一旁也有流民响应。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对于流民来说,他们确实是占了别人东西,但签了字据之后,那东西将来都不一定是自己的,何况他们也是被逼无奈不是?凭什么就要遭人白眼,要是一次两次就算了,偏偏有些人一直都给白眼。

  对于村民来说,你占了我们村的地方,我给你个白眼又怎么了?不乐意就走啊。

  各有各的理,这是朝廷也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只能够让时间渐渐冲淡。

  梁思思这一刻突然之间庆幸自己许久之前就已经在跟自己的村民们说这件事,其实大刘村的村民心态跟其他村子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因为知道的时间久了适应了罢了。

  虽然其实现在村子里的氛围距离梁思思想要的还差得远,但是比起来其他村子,他们村子已经好太多。

  城门口,刘全众并着杨狗蛋两个人一起出来,看起来竟然如同忘年交一样,杨狗蛋嘴里还在说什么“只可惜众叔您比我大了几十岁,要不然我家还能当个异性兄弟。”

  梁思思正好听见这话,不由得失笑,又看了眼刘全众,并不知道刘全众给人家孩子灌了什么迷魂汤,把人家忽悠成这样。

  梁思思明显的察觉到,刘全众在一群人里,待杨狗蛋是最好的,原因梁思思也清楚,无非就是因为杨狗蛋是在祠堂修建的过程中最能够起作用的人。

  然后又见刘全众一个老头子听见一个小年轻说着话竟然也不恼怒,反而仍旧是有些乐在其中的样子:“你这傻孩子,我知道我显得年轻,但毕竟也有这么大年纪了。”

  梁思思总觉得这老头这句话好像是在炫耀自己显得年轻一样。

  梁思思从一群人中起身,凑到两个人面前,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修建祠堂该买的都买好了吗?

  说起这样,杨狗蛋顿时手舞足蹈地说:“小村长你可不清楚,我们今天可幸运了,人家烧砖的今日才开门呢,我们要是昨天来估计就要白走一趟,再加上那个因为是人家开门的第一桩生意,我们还讲下了不少钱。”

  刘全众倒不在意价钱,毕竟也不是他出,他只在意自家祠堂。

  梁思思:“那敢情好,那人家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把砖瓦送去?”

  杨狗蛋突然停了,他看向刘全众,他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刘全众心想着小年轻就是不靠谱,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够忘记,坦然地站出来为杨狗蛋进行补充。

  除去定了砖瓦之外,两个人能还买了一些糯米之类的辅助东西,有了这些东西,今天回去只要有人,村里面的祠堂就能够马上开始修建。

  刘全众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人还没来齐是吧?我再去看看城里有没有算命的摊子开了的,我去算算哪天适合动工。”

  说完,转身就又往城里跑。

  梁思思就看想杨狗蛋:“你自己家里的东西买了吗?”

  杨狗蛋就说自己已经托了相熟的人帮自己买了,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蹲在城门口听人八卦。

  他当然也听到了关于流民和原住民的矛盾,但是杨狗蛋觉得这些人有些夸张了,他们村子不久没什么吗?他还觉得大家相处的都很不错呢。

  杨狗蛋家紧挨着阿南他们家,他家里就他一个人,昨天看到阿南一个半打少年在院子里劈柴,他正好收拾好了自己的院子,于是去了阿南家帮阿南劈了柴,到晚饭的时候,阿南为他端来了一碗饭,今天自认为同刘全众想处的很好。

  于是,杨狗蛋就认为,这大刘村还真好,怪不得朝廷把他们安置在大刘村。

  比起来梁思思,杨狗蛋在这样的情境下反而更加如鱼得水,不一会儿就混入人群中了。

  两人等到了太阳到头顶,才陆陆续续的开始有人回来,无一例外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提了许多东西,太阳都到西边了,人才到齐,开始往家里赶。

  回去的路上,杨狗蛋详细说了自己今天买东西的价钱,又说店家承诺到十七或者是十八就能把砖瓦送来。刘全众说起了刚才找半仙算的卦,说的是本月十六就是个动工的好日子,也就是后天。

  帮刘家修建祠堂这件事是所有新搬来的村民都清楚的,大家也都愿意干这件事,反正分到每一家也花不了多少钱,再费上一些力气罢了。

  吴三羊:“十六?那就十六开始,那就先把还能用的砖石用了,这个用的差不多了,定的砖瓦也差不多就要到了。”

  刘家的祠堂虽然被砸了,但是也不是每个砖瓦都砸碎了,还是有些砖瓦是完整能用的。

  说到杨狗蛋熟悉的话题,他瞬即变得正经靠谱起来:“那些半不能用来盖房子的残破砖瓦,也是能用来垫路的,我昨天看祠堂地势有点低,到时候垫在院子里,就算是下雨了也好走路。”

  刘全众点头赞同,气氛越说越好。

  不只是谁忍不住哼起了家乡的小调,于是说话的声音变小了。

  男子的声音粗犷,用的是自己的家乡话,梁思思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仍忍不住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作者有话说:

  来啦来啦!

  大家久等啦~感谢在2021-12-11 23:29:11~2021-12-13 16:52: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无比奇妙的月亮、满天星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Yi大von、无比奇妙的月亮 5瓶;房子、柠柠卿檬 2瓶;summer、舒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