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改造渣王爷计划>第39章 去金陵

  又过了几日,天气便越来越冷了。樊奕肩膀上的伤口在何青的精心照顾下,恢复良好,只是左手还不能用力。

  暖阳初升的清晨,樊奕坐在内室,与对面正在看书的朱文宣道:“兄长,因我这伤,我们在江阴耽搁的时日也有些长了。不如,今日就动身吧,去金陵看看。”

  朱文宣闻言,从书里抬起头,目光落在他的肩膀上,有些担忧:“我听何郎中说你的伤口现在正在愈合当中,还是再过段时日吧,只要我们在明年秋闱之前到达京城即可。”

  樊奕劝道:“兄长不必过于忧虑,奕心中自有数,断不敢拿身体逞强。自赏冬会过去之后,我见兄长也结识了些新友,却不喜出门应酬,便知兄长是想去金陵了。”

  金陵比之江阴,不知大了多少,且十分繁华。不止是朱文宣,就是自己,也是想早些去看看的。

  朱文宣还在犹豫,一抬眼,就见何青手里端了碗药走进来,于是想让他劝劝小樊,“阿青,小樊说想启程去金陵。这不是胡闹吗?他的伤能经得起一路上的马车颠簸?”

  何青最近脸色不太好,整个人都变得好似少了些精气神一般,隐隐还有些瘦了。

  听了朱文宣的话,他笑了,道:“确实在这待的时日有些久了,又是住在郑知县的府上,总是不自在。早点走也好,有我看着小樊,你还怕什么?”

  朱文宣不认同地看着何青,“这天气,看着就马上要天寒地冻了,此时上路,万一让小樊染上风寒,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樊奕道:“到时我只管坐在车里不出来即可。”

  “就是,你担心什么?小樊刚受伤之时,是很虚弱不假,但在这郑府里好药材好膳食的供着,大抵都快恢复了。”

  以一敌二,惨败的朱文宣无话可说,也只能赞同。

  他将手里的书籍一收,拉着何青就往外走。

  何青一脸莫名,“哎!干什么去?”

  朱文宣边走边说:“打扰了郑知县这么久,这要走了,也得好好谢谢人家才是。”

  樊奕站起来,喊住他们:“等等,我也一同去!”说着走向装着自己行李的包袱那儿,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古籍。

  他拿着古籍走到两人身边,道:“走吧!”

  朱文宣见他如此,立时反应过来,看着何青道:“我们也去准备赠礼。”

  一刻钟后,三人来到郑则的书房外,请守在书房门口的小厮通报一声,他们求见郑知县。

  郑则正在坐在书房中处理霍家谋反案的相关文书。说实话,这样大的案子,不应由他这个小小的七品知县来审理。但圣上在此地,又将这案子交与他全权负责。这可是个攒资历,搏升迁的好时机!

  为此即使他这段时日忙得脚不沾地,也乐此不疲。

  因为霍家行事太过于蛮横霸道,横行乡里。他身为江阴父母官,早就想拿对方开刀了。但纵然自身家世还算殷实,家中还有长辈在朝中为官,他也不能贸然行事。

  如今,能把霍家连根拔起的大好时机送上门,背后又有圣上撑腰,他岂有退缩之理?

  郑则心情愉悦地审着文书,忽然听到书房外的说话声,紧接着就见小厮来报:那三位与圣上同行的年轻人要见他。

  郑则有些疑惑的扬了扬眉毛,他这段时日私下打听过,正是在他上房养伤的少年不顾性命救了楚王爷,才被利箭所伤。这也是他让管家务必要小心伺候好这少年的原因。

  此时得知几人要见他,也不知有何事?

  郑则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书,将人迎了进来。

  樊奕踏前一步,躬身对郑则行礼,道:“小生樊奕,见过知县大人!我等冒然在知县大人府上盘桓多日,叨扰了大人。心中难安。在此,多谢大人这些时日以来,对我等悉心照顾。”

  说着将手里的古籍递过去,“这本古籍,是家父生前所得。小生身无长物,只能聊表心意,望知县大人莫要嫌弃。”

  郑则立刻将人扶起,道:“樊小公子不必多礼,本官并未做些什么,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樊奕捧着书的手又往前送了送,道:“还请大人收下,今日我等求见大人,也是想向大人告辞。”

  朱文宣与何青也一同上前,将手里的赠礼一起递过去,道:“多谢大人对我等连日来的照拂之情。”

  郑则见此,只好接了三人的礼。他问道:“为何要去金陵?你们……”不是与圣上同路而来的吗?

  朱文宣笑着解释,“我们本是游学,若无机缘巧合遇到季公子一行,此时也该在金陵了。”

  郑则点头,招来小厮耳语几句后,对朱文宣三人道:“也是本官疏忽,你们在我府上住了这么些日子,本官竟不知你们是学子。既然能出门游学,想必几位都是秀才郎吧?本官不才,前年考中进士。本应在翰林院修书,只是本官想着读书不就是要有所作为,多为百姓做实事?于是就成了这一方父母官。”

  就这么与樊奕三人侃侃而谈起来。

  郑则问过他们的功课,期间又得知樊奕的父亲是樊世英,态度又亲近几分。

  直到管家抱着几样礼盒进了书房,这才停住了话头。

  他道:“此去一别,也不知还能不能与几位再相见。按理说,本官作为东道主,理应宴请你们,至少也要喝杯薄酒才说得过去。只是本官接手了个要案,着实抽不开身。待你们高中后,定要路过江阴,让本官为你们庆祝一番!”

  朱文宣笑道:“那就借郑大人吉言!我等这就告辞了。”

  郑则将管家手中的礼盒一一送到他们手上,又将自己的名帖送给樊奕,道:“望你们一路顺遂!来日榜上有名!”

  朱文宣三人向知县大人郑重行礼,然后出了书房。

  走在路上,朱文宣道:“我们也该与楚王爷道一声别。”

  樊奕与何青都不想去,但不去就有藐视权贵之嫌,于是只能收起心里的不情愿,去了季兰殊所住的院子。

  站在院门外的下人见几人走近,上前行礼道:“几位公子可是来找季公子?来得真不巧,两位公子今日一大早已出门去了。”

  听到这话,樊奕与何青俱是松了口气,只有朱文宣觉得不说一声未免过于不妥,于是在帮助樊奕收拾行李之时,留了封致谢信给楚王爷。

  他们三人都不曾将楚王爷曾说要一路同行的话当真,或者当时有人还为此暗暗高兴,如今也盼着不要再见了。

  很快就收拾好行李,因吃住都在知县府中,三人倒是没花多少银两,因此他们决定走陆路去金陵。

  只是没想道郑府的管家安排好了马车,郑则又亲自将樊奕三人送至郑府大门口,还送了很多珍贵药材,说是给樊奕补身体。

  几人又是一番道别,这才上路。

  郑则知道樊奕身上还带着伤,所以安排的这辆马车很是奢华,里面诸如茶水、点心、干粮等齐全,更别说那几床厚厚的被褥与崭新的御寒衣物。

  朱文宣看着马车里的布置,叹道:“郑知县可真是心细如发!面对我们时,又不摆官威,想必是个好官!”

  马车驶离了郑府,樊奕才呼出一口气,见旁边坐着的何青也是如此,不由问道:“这几日,我见师兄神色间总是郁郁,可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之前问师兄,师兄也不肯告知,如今可以讲讲了吧?”

  朱文宣也道:“在郑府这段时日,你都不曾出门。你近日愁眉不展,是不是与那公子有关?”

  何青看着两位好友,明知他们是好意关心,可自己的遇到那样的事儿,实在难以启齿。

  那日清早,他忍着不适与羞愤,给自己上了药,又将自己收拾了一番,装作没事人一般,照常出现与众人之前。

  他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不想还是被两人看出了端倪,只好尽量糊弄了过去。

  后来他也见过奉庭几次,每每都是他极力回避。

  此时面对小樊与朱文宣担忧的眼神,他叹口气,模凌两可的道:“贪美色,要不得。”

  朱文宣见他神情落寞,心想这是与那公子不成了?于是就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齐大非偶,阿青不必伤怀,日后必定会遇上良配!”

  樊奕也点头,心道:能与那渣男同路的人,能是什么好货色?!师兄能从迷恋中跳出来,是好事。

  何青打起精神,对他们道:“我们要走上一日,才能到金陵。不如手谈几局?”

  朱文宣欣然同意,樊奕也想参与,却被朱、何二人合声反对:“赶紧躺下休息!”

  马车在几人说笑声中一路朝着金陵而去。

  是夜,季兰殊与皇长回到郑府,便收到下人递来的信函。

  他随手放置在案上,转身去沐浴。

  今日他陪着皇兄骑着马去附近的县走了一圈,回来时风尘仆仆,他只想赶紧换下这身沾满尘土的衣裳。

  洗漱过后,他从浴间走出来,坐在案前的太师椅上,闭着眼睛由侍女擦发头,问站在一边的左一:“小樊那边,今日可还好?”

  左一看了眼那婢女,不好直接对王爷用尊称,只道:“樊公子三人于今早离开了江阴。”

  季兰殊一听,猛的睁开眼睛,转头朝左一看去:“你说什么——嘶!”

  他转头的动作太大太突然,立时被侍女扯了头发,疼得他猛吸气。那侍女脸色刷得一白,立刻跪下求饶,他烦躁的将人赶了出去,再次问道:“你说小樊他们走了?”

  左一点头,“正是。属下问过了,他们此行要去金陵,想必此时应该快到了。”

  季兰殊心中冒起了一股无名火,怒道:“本王不是说过会与他们一同游历?他们怎么敢一声不吭的走了?他们这是置本王于何地?!”

  左一看向书案,提醒道:“王爷,听闻他们来向王爷告辞时,恰好您与圣上不在,故留了封信给您。”

  季兰殊这才想起案上的那封信,立刻拿起拆开来看。

  不过几息之间,又将信丢回书案上。

  那信上的字迹,根本就不是小樊所写。语气倒是十分恭敬,但这也改变不了他们三人丝毫未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的事实!

  季兰殊冷笑两声,不顾自己的一头长发还滴着水,站起来就往外走去。

  去金陵?

  很好,他也正想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