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改造渣王爷计划>第15章 准备

  文会确实要提前开办了,时间定在十日后。

  樊奕在昨日等方掌柜来家把孩子领走,用过晚膳,又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写了几首以秋为题的诗后,今日一早来到了朱府,从朱大公子朱文宣口中得知。

  此时他们在朱文宣的书房中,朱文宣端着茶盏,轻拂着茶末,饮了口茶,道:“因中秋将至,文会提前举办,地方定在县城郊外的一处园林中,也算是赏菊会。届时县里有头有脸的文人十之八、九都会去。樊公子,你虽是去年的童试第一,却甚少行走在人前,此次将是你第一次在众人前露脸,可准备好了?”

  樊奕笑道:“大公子比奕年长,奕就是唤大公子一声兄长,也是使得的。奕能参加文会,除了要多谢朱世叔提携,只怕到时还要多仰仗大公子,奕自当准备周全。”

  朱文宣轻笑道:“如此,我便托大,当一回你兄长。到时,你就以我远房堂弟的身份,一同参加。”

  樊奕拱手:“此法甚好!”

  二人又商量了一些文会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樊奕便提出告辞。

  出了朱府,樊奕去了书肆。方掌柜昨日与他提过,今日可让方宜行拜师礼。

  于此同时,一匹黑马正从江城楚王府奔出,马上之人正快马加鞭地往落霞镇赶去。

  那人在途中的驿站换了几次马,才在日暮时分匆匆赶到落霞镇,从侧门进了楚王爷的宅院。

  季兰殊正在书房作画,墨书安静地立在一边,帮着研磨,若不是季兰殊神色淡然,这景象也算得上“红袖添香”了。

  左一在书房门外敲了两下门,恭敬地道:“王爷,左二有要事需禀明王爷。”

  季兰殊停下笔,朝墨书看了一眼。

  墨书这段时间被季兰殊丢在别院不管不问,心中早已忐忑不安,得知王爷并非将他遗忘,而是又着人请他来了,顿时有了几分底气。他为了能待在楚王爷身边,将自己的性子收敛不少。见王爷看向自己,立刻知趣的退下。

  左二进来禀道:“王爷,京中来人传圣上口谕,那传旨公公现被管家留在王府之中,需王爷即刻回王府一趟。”

  季兰殊听完之后,脸色平静地吩咐左二备马,他要连夜回江城。

  在黑夜里赶路,并不方便,但季兰殊还是在天蒙蒙亮之时,回到了江城。

  圣上这道口谕,即使季兰殊这会儿没听,他也知道是什么。

  此时季兰殊在洗漱一番后,换上四爪盘龙袍,去了王府正厅,跪在香案前聆听圣谕。

  心中则默念着皇兄大概会说什么――

  “今中秋已近,举天同庆。朕尤为挂念楚王,着楚王择日进京。顾路途遥远,望于万圣节之前归。”

  竟是与传旨太监所传的口谕只字不差!

  传旨太监乃皇帝身边大太监的徒弟,自然知晓季兰殊在圣上心中的地位,他将口谕念完,笑吟吟地看向跪着的楚王爷,轻声道:“王爷,接旨吧。”

  季兰殊膝盖动了动,将身体转至京城方向,磕了个头。道:“臣弟季兰殊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边站着的老管家立刻上前,将一个份量颇丰的荷包不着痕迹地塞到太监手里,笑道:“余公公辛苦,请随老奴喝杯清茶吧。”

  余公公手指暗暗摩挲了荷包,脸上的笑又深了几分,他道:“传了圣旨,杂家差事已了。王爷,请尽快动身,杂家也好早日回去复命。”

  季兰殊站起来,笑道:“这是自然,有劳公公跑这一趟。公公这一路来舟车劳顿,不如在府里暂休几日?”

  余公公不是那不懂变通之人,立刻应道:“如此,杂家便叨扰王爷几日。”

  然而,在接了旨的第二日,楚王爷就“病”了。

  最终,余公公只能带着楚王爷拖着“病体”也要亲笔题写的请罪折子,由楚王府的护卫护送回京。

  待楚王爷的“病”稍有起色之后,已过了七八天,再过几天便是中秋。而万圣节则在中秋节后三天。

  换言之,季兰殊就算立刻启程,也来不及在他皇兄的生辰之前赶到京城。

  事实上季兰殊也不打算回京。他半靠着床头,将搭在额头上的帕子拿了下来,低声吩咐站在床边的老管家:“把我慢慢好转的消息散播出去,务必管好府中人的嘴。再让人传本王有了当年的救命恩人的线索。”

  老管家了然地点头,他自然明白这消息最终要传给谁听。

  虽然心中对王爷装病也不回京的举动已有所猜测,但老管家并无开口求证之意,他只要将府内事务打理好即可。

  有些事,可以好奇,可以暗暗在心中揣测,但真要听了,听完后还有没有命在,可就说不好了。老管家惜命得很,自然闭口不言。

  季兰殊翻身下床,随意披了件外袍,继续说道:“让左二、左五机灵点儿,别让人起疑。特别是后院那几个,多看着点。”

  老管家神情立刻变得严肃,应道:“王爷放心。”想了想,又问:“王爷真找到当年救您的人?可需要老奴差人送上谢礼?”

  季兰殊摆了摆手,大步走出卧房,临近门口才道:“不用,我自有安排。”

  永兴县郊外有座林园,名为“德馨”。园子依山傍水,有成片的红树林,山下便是扬子江分支。相传这座林园乃江城中一位有权有势的权贵所有。这位权贵偶然听闻文人们时常举办文会,于是大方将林园开放,供文人一边吟诗作对,一边游园赏景。

  樊奕和朱文宣早早就来到了永兴县,在一家客栈里定了两间房。朱文宣就带着樊奕去了成衣铺,买了两套时兴的衣物之后,又去了玉器店,给樊奕挑了支玉簪。

  置办行头的银子由朱文宣帮付,怕樊奕心中不快,他解释道:“佛靠金装马靠鞍,世人皆是先敬衣裳,你既唤我一声兄长,就无需与我客气。以后,若是你有了大造化,莫忘提携兄长便是。”

  话都讲得这般明白,樊奕再拒绝,就显得他不知好歹。他只好对朱文宣行了一礼,道:“让兄长破费了,多谢。”

  翌日一早,朱文宣敲开了樊奕所在的房间,一眼见到焕然一新的樊奕,眼中不由闪过惊艳。

  身为男子,朱文宣对于别人的相貌并不会过多留意,相比相貌,他更在意的是学识。即使樊奕长得状若好女,他顶多觉得樊奕不过是长得比一般人略为出挑。

  今日一见,朱文宣心中竟然生出一种“这少年竟然这般好看”的感慨。

  这感觉只一闪而过,朱文宣面色如常地招呼樊奕:“先去用早膳,随后我们便可出发。”

  樊奕点头,跟着朱文宣下楼。

  用过早膳,两人便坐上雇好道马车,一同去了德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