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穿到八零新婚夜后,全家把我当宝>第423章 萧厉:不会让你输

  助理揣度江蜜的心思后,斟酌言辞:“高总,江总大概是担心两家恶意竞争,所以选择一起合作共赢。”

  高总脸色一沉。

  助理连忙说:“您抢先一步开盘,咱们请的设计师,设计的户型,参照的是港城那边的图纸,放在内地肯定是很新潮的,一定会受人欢迎。

  江总兴许是有危机感,毕竟有能力买房的人,只有这么多了,咱们又是大楼盘,先他们半个月,抢占了不少客户。

  剩下的客户是一些处在观望中的人,她跟我们竞争这一批客户。您若是不放心,咱们可以……”

  那未尽之言,高总哪里会不清楚?

  无非是使手段破坏。

  可他心底终究是忌惮江蜜和萧厉。

  要知道他们夫妻俩不仅在乔文柏虎口逃生,还将人给扳倒了。

  谁也摸不清他们的底牌。

  摆在明面上的一手牌,足够让高总三思后行。

  “行了,少出馊主意。我们抢得先机,如果还赢不了,说明我们本身不足。”高总冷斥助理一句:“我们公平竞争。”

  助理惊讶地看向高总,随即明白过来,估摸着是乔文柏的下场,给高总带来很大的阴影。

  

  第二天,新东方家园盛大开盘,第一期项目出售140户。

  江蜜没有去现场,在饭店从食客口中,差不多掌握了信息。

  原来1987年才正式开始出现商品房,经过她提议进行土地拍卖,以及面临住房缺口等问题,将这个政策推动提前了。

  她坐在收银台,听客人们交流。

  “新东方家园今天开盘卖房子,均价每平方一千二百元,这也太贵了。”

  “这些房子都是卖给有钱人,咱们普通人就别想了,老老实实住福利房吧。”

  “你分配到福利房可知足吧,我还在等分房指标。哎,同人不同命。我去看了一下房子,又大又漂亮,这辈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住进去。”

  “你别羡慕了,咱们人穷,不会被坑。房子没盖完,他们就开始卖。万一钱到手了,他们不盖了,卷钱跑路了,哭也没地儿哭去。”

  “也是,咱们就看个热闹。”

  江蜜听到大家幸灾乐祸的话,在意料之中,高总先开盘,算是开先例,质疑的声音必定会不绝于耳。

  只是高总处于富人圈,身边合作伙伴不少,说不定有人给面子拿下房子。

  果然,如江蜜所料,高总卖的房子,只有合作伙伴意思意思的拿一套。

  其他人要不是因为价格止步,要么就是不看好新兴事物,全都在观望,等待封顶之后,再拿下现房。

  一周过去,高总只卖了二十来套房。

  这个成绩让季总感到焦虑,来到饭店找江蜜商谈。

  “蜜蜜啊,高总的楼房才卖了二十多套,其中有五六套都是他家亲戚买的,剩下都是有密切合作的老总,卖个人情给高总。”

  季总叹息一声:“港城的房子就好卖多了,我刚开始开发的时候,算是供不应求。怎么内地就惨不忍睹呐?”

  还没有开始,季总已经开始唱衰。

  江蜜说:“房子太贵了,现在还没有封顶,大家都怕房子烂尾,那钱不就得打水漂了?在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不会轻易出手。反正能拿出一笔钱买房的人,不是遍地都是,等得起,愿意等。”

  “那咱们指望开盘回一波血的愿望,估摸着也得落空了。”季总愁的头发都白了:“实在不行,那咱们赶工期。”

  “工期不能赶,质量为重。”江蜜一边拨打算盘算账,一边说:“今天是最后的期限。”

  季总问:“什么期限?”

  不等江蜜回答,高总的身影出现在饭店:“江总,你这儿有下午茶吗?”

  江蜜心里松一口气:“高总大驾光临,没有下午茶,也得特地为您准备。”

  高总乐开怀,拎着公文包,坐在季总的身边:“哟,我今儿来得巧,碰见季总了,有空一块儿喝个下午茶?”

  季总打趣道:“高总开了尊口,我没空也得有空。”

  江蜜示意服务员准备下午茶,请高总和季总去楼上包厢谈话。

  高总脸色不太好,实在是情况比江蜜说的还要糟糕,原先还想打江蜜的脸,却被现实教做人了。

  这么来找江蜜,实在是抹不开面儿,不蒸馒头争口气,怎么着也不能灰溜溜地来找人。

  可今天是最后一天,销量惨淡,他实在是坐不住了,就怕房子砸手里,弄得个血本无归。

  江蜜十分有成算的模样,实在是太吊人胃口,他担心她后来者居上。毕竟,江蜜有很多营销手段,经常出人意料。

  “江总,您之前说的话,还作数吗?”高总拉下面子来请教。

  商人逐利,若江蜜能带他共赢,最好不过了。

  总比两败俱伤,或者成为江蜜的养料好。

  “今天结束之前都作数。”江蜜笑道:“距离我开盘的时间还有十天,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高总脸色变了变,最近他一直在盯着江蜜,知道她做的活动和宣传和他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找了电视台来拍广告。

  目前不是知名度的问题,而是大家对这种期房,抱有不看好的态度。

  看好的人,又买不起,一下子掏不出这么多钱。

  现在听江蜜的话,大概是她有一张底牌没有拿出来,就等着他今日找上门。

  “如果销售能够达成我的预期,江总有什么吩咐只管说,我会全力配合你。”高总端正态度。

  “稍等。”江蜜去休息室拿一份文件回来,放在高总的面前:“我们缺少了公信度,如果有政府做靠山,增加信誉度,又能减轻大家买房的负担,能够打破现在的困境。”

  高总没有说话,而是低头认真看文件,越看表情越凝重。

  江蜜的意思是拿几个单位做担保,即便面临烂尾工程,政府会接手完成工期。而相对应的则是他们的产业,拿去抵押。

  他们两家联手一起和银行谈合作,希望银行能出台房贷政策。

  这两件事,却像两座大山,很难攀越过去。

  一旦跨越过去,他们面临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迎刃而解。

  江蜜看高总陷入自己的思绪里,倒是没有催促他,按照历史轨迹,商品房贷款要到91年才出台。

  “高总,目前摆在咱们面前的难题,说难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江蜜分析形势道:“目前住房短缺,上面又在做城市规划,遇见了很大的阻碍。一旦银行肯出台住房政策,不但解决了个人住房问题,还会让资本看重房地产的潜力,愿意投入城市建设中,又为国库上交了税务,算是大家一起得利。”

  高总眼底精光闪烁,蠢蠢欲动道:“我手里有一些人脉,你手里也有人脉,咱们都动用起来,务必要解决眼前的难题!”

  江蜜见高总上钩,将早已准备的合同,推到他的面前:“高总,您过目一下,若是没有问题,那就签了。”

  高总看完合同,各项条款是保障双方的利益,他大手一挥,爽快地签下名字。

  “我就欣赏高总利落的性子。”江蜜朝他伸出手:“合作愉快。”

  “江总,你每次都能令我刮目相看,我庆幸自己来了这一遭。”高总握住江蜜的手:“合作愉快。”

  高总没有多留,风风火火地离开去办事。

  季总看着被关上的门,叹息一声:“还是你有远见和想法,但是实施起来太难了。”

  “那就得需要季总在里面周旋。”江蜜心事重重,并没有在高总面前表现的那么从容淡定:“港城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大家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迫切。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很难一次性付清房款,需要向银行借款。对银行来说,私人购买住房贷款,要求有稳定的收入作为还款保证。

  而且分散程度高,是所有房款中最有保证收回的借款,所以积极扩展这一项业务。

  如果我的了解没有出错的话,现在港城银行业对私人购买住房的贷款,占当地贷款三成左右,成为银行业对当地放款主要的业务之一。

  你曾经在港城做的是房产,对银行业的私人住房贷款很了解,可以向上头的人拿出案例分析利弊,我觉得成功的概率能够提升。”

  季总心里暗暗吃惊,江蜜对港城的发展未免太了解了。

  “没问题。”季总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我尽力而为。”

  之后,几个人为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而忙碌。但事关重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人民银行的负责人也不敢私下拿定主意,要往上面提出意见,几次会议下来,大概没有几个月是办不下来。

  江蜜最后又做了一个决定,将开盘活动往后推迟,什么时候出台政策,什么时候再开盘。她利用在建产业向银行抵押,贷出一笔款项维持项目开展。

  为这一件事,又加上孩子小,饭店到大年三十才关门。

  新年都没有回老家,留在京市过了。

  胜在努力了,便会有所收获。

  年后四月份,个人住宅贷款政策出台。

  四季嘉苑正式开盘。

  江蜜请来了政府的人,以及商场上的合作伙伴剪彩。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提议是江蜜和高总,有关人员并没有隐瞒,大家早已听到风声,从中捕捉到一个讯息,四季嘉苑和新东方家园都是得到政府支持,大大的增加信誉度。

  开盘当天,江蜜预售的210套户房子,预订出百分之六十。

  新东方家园趁着政策,重新搞一波活动,销量同样很喜人。

  江蜜的户型,小到五六十平米,大到一百三十平米。

  到第二年五月份,两千套房全都售卖一空,大赚了一笔。

  江蜜把五分之四的钱全都投给萧厉搞研发。

  当初江蜜找高老教授帮忙,因为他的妻弟是计算机大佬,由他和龚老教授牵线,愿意带团队与萧厉一块合作,创办了LM科技。

  萧厉看到手里的存折,眸光一深:“蜜蜜,你不用将家底全都给我,留一半傍身做其他投资。”

  “房地产到底是高台楼阁,有饱和期,不会长盛不衰,唯有科技是常青树。搞科研很烧钱,我们是夫妻,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用太为我考虑,我手里的产业,足够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江蜜走到萧厉一切都是以她为先,而她同样愿意为他去付出:“你在深市的项目回报率也很可观,咱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穷二白。实在穷途末路,你把深市的项目卖掉,咱们这辈子躺着不干活,也能锦衣玉食,不愁吃穿。”

  萧厉看着笑盈盈地江蜜,轻轻一叹,将人拥入怀中:“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你加油努力!”江蜜环住他的腰,踮着脚尖亲吻他的薄唇:“让我躺赢!”

  萧厉深邃的眉眼充满柔情,低低的“嗯”一声,细细吻着她的唇舌:“不会让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