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穿越重生>明月席地而坐>第160章 惊魂

  北风呼啸的镇峨城与温暖如春的霞雁城全然不同。

  方岐生将银勺放进碗中随意地搅了搅, 原本热腾腾的粥已经变得冰凉,让人提不起食欲。

  他能够看得出来,坐在上位处的张双璧, 虽然仍有些难过,但是多年以来的沉淀让他很快就整理好心绪,强行镇定了下来, 没有一直沉浸于回忆之中。饮尽那杯酒之后,张双璧搁下酒杯,视线从聂秋的身上一扫而过, 随即放在了他身侧的——自己身上。

  “方岐生, 我接下来要问的事情, 与你有关。”

  张双璧的声音带着倦意,被酒浸过一遍之后就变得格外低哑。

  他说:“你之前所说的,常锦煜并非为你所杀,到底是什么意思?”

  终于等到与张双璧当面对质的这一天, 方岐生却没有之前所想的那般喜悦,他的情绪甚至没有太大的波动, 似乎洗净冤屈这件事对于他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仍然尊称您一句‘张叔’。”方岐生将勺子搁下,银制的勺子轻轻敲在碗沿处, 发出一声嗡鸣, 细若蚊蚋,微不可察, “当魔教传出常锦煜被亲传弟子所杀,教主易位的时候, 我相信您肯定不惜耗费精力,誓要查明个真相,又或者是想要将我这个不肖之徒就地正法……”

  “师父并没有死在我的手上, 这句话确实不掺一丝虚假。”

  方岐生见张双璧的神色略有变化,继续说道:“张叔,我令玄武门传出假消息,让天下人以为我就是个心狠手辣,野心勃勃,不惜欺师灭祖的人,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张双璧沉默半晌,用一种打量的目光仔仔细细看了看面前的年轻教主,又看了看他身边神色不改的右护法、另一侧点头认可的青龙门门主,自己的友人。

  他换了一个姿势,双手交叠在膝上,抬颔示意方岐生将事情的原委仔细道来。

  “我之所以令玄武门传出我谋权篡位的消息,是因为……师父他有一天突然失踪了,您也清楚,他一向肆意洒脱,无拘无束,时不时会离开魔教,游山玩水,无论是谁也无法轻易寻到他的踪迹,所以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一点。直到师叔不远万里来到总舵,与我彻夜长谈,我才终于相信了一件事,常锦煜在我们所有人都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失踪了。”方岐生说道,“为了稳定魔教动荡的局势,我便匆匆登上教主之位,将事实的真相暂时隐藏了起来。”

  张双璧的眉头稍稍皱起,沉思着,说道:“也就是说,你并没有见到他的尸体?”

  方岐生点了点头,应道:“是的。”

  他说完后,却见面前的镇峨王忽然松了口气,浑身紧绷的肌肉也松懈了下来,手肘撑在桌面上,指节抵住下颚,说道:“这大概是我这两天听到的唯一能叫人高兴的好消息了。”

  “常锦煜的武功盖世,这世间无人可匹敌,寻常人不可能接近他半步,只要在他面前露了杀意,基本上就是必死无疑,顷刻间便身首异处,一命呜呼。”

  张双璧说道:“但是,如果是亲近之人,比如说你和黄盛,比如说我和安丕才,很轻易就能近他的身,两杯酒下肚就能勾肩搭背,谈天说地,他身上所有的破绽都一览无遗。”

  方岐生好像明白了张双璧的意思。

  果然,他接下来的话就不再遮遮掩掩,很直白地说了出来:“既然不是你所为,你也没有见过常锦煜的尸体,那么,他很有可能现在还活着,只不过不知道他在哪里而已。”

  “毕竟,一剑惊魂,一剑断命,将生死玩弄于股掌之间,他是连阎王爷都不敢收的人啊。”

  当初常锦煜一人闯入刀剑宗的剑阁,大摇大摆地夺走那柄“踏镜”,又在多名高手的围攻下重创了掌门,用一枝花偷换了长老女儿发髻间的那根簪子,取走了大师兄剑柄上的那颗明珠,将刀剑宗闹得鸡飞狗跳,一片狼藉,还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

  那柄“踏镜”,交由青龙门重铸后,便成了如今人人闻风丧胆的重剑“惊魂”。

  聂秋以前在正道的时候便听过常锦煜的赫赫恶名,现在一想,方岐生还真是学到了精髓。

  张双璧按了按眉心,悠悠叹出一口浊气,如同喃喃自语般的说道:“我原以为常灯活得好好的,常锦煜与世长辞,没想到,与世长辞的那个竟是常灯,而常锦煜还活得好好的。”

  不过一朝一夕之间,一言两语之间,他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想法就被尽数颠覆。

  这对兄弟,是不是永远没有和解的那天?他想,一生一死,一死一生,如此而已。

  方岐生垂眸思索片刻,重新拾起了张双璧之前说的话题,“张叔,此言差矣。我认为师父他从来就没有对任何人放松过警惕,所以当我知晓他失踪的消息后,才会如此震惊。”

  “我幼年时候,被常锦煜收为徒弟,在回魔教总舵的时候,一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找了个歇脚的客栈,昏昏沉沉地倒床就睡,他睡在外侧,我睡在里侧。这其中的细节我就不提了,总而言之,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常锦煜的枕下放了一柄匕首。”方岐生缓缓说道,“没有鞘,刃口锋利,朝向内侧,整整一夜都是对着我的方向。”

  如果他认为客栈的杂役不可信,就该将匕首对着外侧,遇到危险才能够迅速反应。

  很明显,常锦煜是不可能犯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愚蠢错误的。

  那柄匕首,到底有多少个日夜是朝向他的,方岐生不得而知。

  先前一直坐在旁边观望,默不作声的安丕才,抿了一口茶水润润嗓子,突然就在这时候悠悠开了口:“双璧,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在酒楼的那一夜?”

  几年前,他们确实曾在酒楼一聚,整夜痛饮,醉得不省人事。

  张双璧自然是记得的,他还隐约记得,自己喝醉之后,头脑昏沉,与他们两个人聊了半天不知所以的闲话,整个人都伏在了桌案上……然后?然后在一片朦胧之中,满面醉意的常锦煜笑着,伸手过来,隔着一层酒气,虚虚用指节碰了碰他的喉结,说了句什么话。

  至于说的什么,醉得太昏沉,时间过得太久,张双璧也不记得了。

  “我向来滴酒不沾,所以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安丕才说道,“也许你没有刻意观察过,但是,常锦煜从来不会在任何人面前喝得烂醉,无论如何他都会保持清醒。如果你认为他身上的破绽很多,能够尽收眼底,只是因为,你先将自己的破绽展露在了他眼前。”

  那时候,常锦煜满面醉意,眼神却清醒如寒夜,说的是——

  “如果我想要夺你性命,不过是抬手的工夫罢了,张双璧,你在我面前太松懈了。”

  他既会向身边之人托付信任,又不会向身边之人托付信任。

  世间万物他都觉得有趣,世间万物他都觉得无趣。

  任何人都能换来他的停留,任何人都换不来他的停留。

  无论何时都是无比清醒的、警惕的,甚至冷静得有些漠然的。

  常锦煜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却能引得无数英雄豪杰甘愿为他效忠。

  所以他的失踪,他近乎于死讯的杳无音信,就显得格外不可信了。

  方岐生想,即使所有人都葬身无法避免的火海中,常锦煜也能够成为那个活着的人。

  他抬起头来,望向陷入震惊和无奈这两种情绪之中的张双璧,说道:“张叔,您应该能够猜到,为什么我隐瞒了天下人,却选择在这种时候向您言明真相。”

  “因为你在我这里,有所图谋。”张双璧很快给出了答案,“是什么?”

  “我听说,在我师父失踪前不久,也就是一年前,他曾在镇峨府与您把酒对饮。”

  “确实有这回事。”

  “我现在想要从您这里知道的是,那时候,我师父和您说了什么,他是否表露出了不同寻常的情绪,还有,您能不能猜到他之后去了什么地方?”

  张双璧思考了一会儿,然后他忽然侧过头,似是有点不敢置信,又似是在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很轻微地嗤笑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不对,他不可能真的去了那个地方吧……”

  方岐生与聂秋对视了一眼,俱是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想法。

  张双璧,肯定是知道什么重要的线索,而且很可能就是常锦煜此时所在的地方。

  年轻的魔教教主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吐字清晰地追问道:“您知道些什么?”

  张双璧没有责怪方岐生的无礼,松了眉头,脸上的神色仍有些迷惑不解,却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常锦煜来找我的那天,和我说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胡话。安丕才也是知道的,常锦煜这几年来都是如此,有时候说昆仑存在,有时候又说神仙存在,都是些不可信的东西。”

  “他那天似乎格外激动,说,他终于知道‘那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了。”

  “我虽然不喜常锦煜说这种叫人听不懂的话,却还是问了,他说的是什么地方。”

  “直至今日我仍然记得他说出这句话时的神色。”张双璧边回忆边斟酌着用词,“他说,是仙人所居之地,是玉楼十二座,是矗立于人间与天宫交界处的隘口,是昆仑。”

  这句话落在聂秋和方岐生的耳中,犹如平地惊雷,骤然炸响,震彻心扉。

  昆仑真的存在?聂秋有点茫然。他所看见的常锦煜,常锦煜所说的玄圃堂,白玄,真的是他现在所处的地方吗?他本来不太信的,可天道欲盖弥彰的阻拦却叫他不得不信。

  他不自觉地接过了方岐生话,问道:“您可知晓他口中的昆仑在什么地方?”

  张双璧以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简单的轮廓。

  “是个与镇峨相距甚远的地方,可以说是天南地北。”他点了点中心的那个极其明显的水迹,说,“好像就是个没有名字的小村落,很偏僻,那里的原住民都是顽固不开化的蛮人,愚昧不堪,似乎与世间隔绝,外界的一切变迁都没有影响到他们。村落的背面是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每当村民需要外出的时候就会翻过那座大山。外面的人都说他们像羚羊一样。”

  “我当时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常锦煜,想借此开导他,委婉地告诉他,那些神话故事都是虚假的,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没想到他竟然直接笑了,没说什么,转身离开。”

  “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常锦煜,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了。”

  张双璧擦净指尖残余的水迹,将手收回袖袍中,为这段荒谬的回忆写下了结尾。

  聂秋越听越觉得心惊,心脏猛烈地跳动,如同擂鼓声阵阵作响,几乎要敲碎胸腔。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方岐生,身侧的方岐生正愣愣地盯着面前的酒杯,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那里面的酒已经洒出来了大半,指缝中沾满了酒水,湿润冰冷的感觉涌上心头。

  张双璧所描述的地方,和黄盛所描述的地方一模一样。

  如果常锦煜真的和那些诡奇瑰丽的神话有所联系,这就意味着……

  那个追寻他的脚步,不辞辛劳去找他的黄盛。

  此时此刻,很可能已经陷入了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