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86章 

  封尚这种因为似乎要忆起往事而晕厥的事情不计其数,于是童儿便按部就班的想趁他睡着的时候,帮他擦拭下清醒时不便整理的地方,没有想到,这次他醒的这样快。

  自己还没有收拾好残局,就被逮了个正着,想赶快把烂摊子弄好,别让两人尴尬,没有想到,这人似乎是真的伤愈了,“噌”的坐起来,反倒是吓了自己跳。

  如何解释现在这个局面,倒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面对这三个月以来装的像个处子似的,压抑着野兽本性的,危险的灼热目光,和某处散发出的诡异热量,才是重点。

  封尚笑着道:“怎么,耐不住了?”

  童儿一记白眼。

  封尚又道:“何必要等我昏睡时偷袭?醒着来不是更好?”

  危险的信号越发的器宇轩昂,再不打断,怕是后果很难收场。

  童儿道:“下去。”

  封尚道:“我以前是不是经常喊你小东西?”

  童儿的瞳孔一下子张大了几分,回念想想,若是此人恢复了记忆,又怎会在此纠缠自己。

  便喊道:“你给我下去。”

  封尚看见童儿脸上的反应便知道确实如此,便道:“我倒要试试看,你哪里小?”

  说罢,手就开始不老实起来,可单凭一只手去给人宽衣解带,还是困难了些,摆弄了半天不见成果,急的他头上浸出了汗。童儿没有反抗,一副看热闹的样子,神情又恢复了一派冷漠。

  封尚最讨厌他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既然从衣服上出手没有成效,隔空给个警告也是好的,于是坏心眼的耸了耸胯骨。毕竟是九月盛夏,衣料穿的还是淡薄,这一下子,童儿的脸色变得十分精彩。

  封尚见自己的小计量成功了,便更加放肆将脸凑到童儿耳边,呼着热气,边道:“从了罢。”

  童儿被挑衅的已经是极限,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怒气蒸腾的无处可发,正想给出身上之人,一记重击,不给他一个血的教训,让他这点精神再萎靡下去几天,他就不会乖乖听话。

  只是恰好这时,终于找了好借口,要告辞的刘敬宣推门而入,一边走,还一边道:“姐夫,醒了么?”

  于是,好一幅春光乍现颜色俏,卧榻蛮蛮紧盘桓,差点闪瞎了他的狗眼。

  刘敬宣赶快捂眼睛,喊道:“白日宣淫!童儿,你还要点颜面么?”

  透过他的指缝,明晃晃看着封尚是没有什么衣冠可言了,可是人家童儿好像还说的过去,床边的架子上摆着水盆汗巾,这态势,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对。

  封尚被这一惊,吓的差点翻到地上,吼道:“你,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得了这个空隙,童儿终于可以挣脱束缚,坐起身,整理了下衣衫,没有说话,端起水便出了门去。

  刘敬宣道:“不知检点,想勾引我姐夫。”

  于是最终得来一个鄙夷的眼神。

  封尚趁这个空档拽上了衣裤被子,又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的,道:“敬宣,你来干嘛?”

  刘敬宣道:“姐夫,最近莫大哥收成不太好,我准备明日就跟着他们出去,给帮帮忙。”

  封尚听的懂,这是刘敬宣想借这个机会出村寨去,至于去哪,就不得而知了。

  封尚道:“敬宣,走之前,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坦白一些事情。”

  刘敬宣就知道他封二少爷,哪里是那么好骗的,挠了挠下巴,道:“姐夫,我没有什么隐瞒的啊。”

  封尚道:“你若都说了,我随你一起走。”

  刘敬宣惊讶的道:“当真?你的身体,行么?”

  封尚道:“你看呢?”

  刘敬宣想了想刚才的画面,道:“行。”

  封尚道:“那你实话告诉我,我究竟是有什么重要的大事要去做?”

  刘敬宣道:“姐夫,这个事情吧,之前童儿不让我告诉你,是怕你身体不行,急着出村,会加重病情,现在你既然已经痊愈,我就全盘托出罢。”

  封尚道:“你说。”

  刘敬宣道:“其实,是姐姐,她为了你被司马氏的恶贼捉住了,这群狗贼用她的命要挟你的好基友桓玄,让他停止攻打建康城。”

  封尚道:“什么友?”

  刘敬宣道:“挚友,挚友!”

  封尚道:“后来呢?你姐姐现在怎么样了?”

  刘敬宣道:“后来姐姐因为你在路上被孙恩偷袭,下落不明,以为你不在了,就堕下城头,随你去了。”

  封尚道:“所以我当初急着去救你姐姐?”

  刘敬宣道:“是的。”

  封尚把这件事反复想了几遍,确实有一种急迫的感觉油然而生,只是如今,不知为何,他只是在听到“桓玄”两个字时,心中有所悸动,而其余的事情,都不再让他感到焦虑。

  封尚想了想,道:“我想回建康城去,你要一道么?”

  刘敬宣道:“童儿,不会放你走的。”

  封尚道:“为何?”

  刘敬宣道:“这几个月来的日日夜夜,你不会全然看不出来罢。我觉得他其实希望你一直都回忆不起来才好。”

  封尚道:“他好办,只是你,还有事瞒着我?”

  刘敬宣不知为何,面对着封尚这种质疑的神情,每每都会滴出冷汗来,只是这三个月来,他似乎已经忘了父亲当初的嘱托,没有想到,为了义,自己已经耽误了这么久,既然封尚也能走了,这村寨就算有刀山火海,也得冲出去才行。

  刘敬宣笑了笑,道:“姐夫,其实你也有事瞒着我,只是现在你我都不必解释。回了建康城,就什么都知道了。”

  封尚道:“我得见见桓玄。”

  刘敬宣道:“他如今已经是天下的主人了,你我都要尊称一声陛下了。”

  封尚又似有所思,沉浸在一种迷茫的,看不到前方又见不到过往的思绪中。桓玄这个名字,为何听完后心中会暖,而这个对自己有情的童儿,又该拿他怎么办呢?

  童儿拎着空了的水盆,站在门外,听着他们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谋划,叹了口气。三个月,已经足够,再把人囚禁在这里,也无济于事,确实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认为时机成熟了,应该动手的还有刘裕。带着两千人马蜗居在东海外十几里,要想躲一日容易,躲久了自然绝无可能,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他与这余姚太守是旧识,关系不错,自然也就安稳。

  当初王谧收买刘裕之时,曾在余姚宴请过当地太守翁涼,那个时候翁太守对刘裕的英姿就十分赞赏,私下也有拜会过,可谓是仰慕多时,如今这位英雄在自己地盘有个一兵半卒的,闭闭眼,就过去了。

  别说是权当看不见,就是要他去主动去接济一二,也是欢欢喜喜的,只是没等他问询,刘裕就主动上门,请求支援与庇护,翁太守心中可是开了花,日思夜想的,就是把人留下,收为己用。

  本以为刘牢之叛乱身死后,刘裕这员勇将会再寻个明主依附,推杯换盏后,翁涼才知道,这位刘将军胃口可不同寻常,不是一个半个虚职就能满足的,他看的是天下。

  翁太守再色令智昏,也要掂量下自己有没有命去花天酒地,看着这大好的男儿异想天开的要去送死,有些于心不忍,却也是劝说不住的,为今之计,只有默不作声,静静等待。

  若是将来这位刘裕将军能成事,自己也可谓是功臣元勋,若是他兵败,自己再打出扫逆的旗号,也不会被朝廷怀疑。只是这样看来,想要一亲芳泽就不太现实了,而且相交的距离,也不可太近。

  最初两人还有所往来,如今新皇登基,正是万民归顺之时,满朝的官员都在等待有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唯有这翁太守十分沉稳,不去巴结,也没有作为,称病在家。

  果然下旨进封受赏的好事,就没有找上身体不适,告病之人。周遭的官员都有所迁任,翁太守觉得时机将要成熟了,坐观风云突变,而置身事外,才是正途,待到日后安稳了,多少富贵等着他。

  刘裕整日里训练兵马,陆战水战皆毫不懈怠,又有翁太守的暗中资助,十分合意,听闻了桓玄不仅统揽大权,竟然还改朝换代,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

  登陆进兵,步步为营,才是重点,当初孙恩就是沿海直上,由丹徒奔京口直取建康,这条路虽快,自己的兵力不足,先要造势才好。而最好的登陆地点就是吴郡,何况那处还有一个人,值得一用。

  除了觊觎自己美色的翁太守,还有一员猛将被发到吴郡雪藏起来了。自从桓玄掌了权,刘牢之手下的北府兵旧臣,不是被无故寻错斩杀,就是下放到地方做个闲职。

  这何无忌就是在丹徒领了个文职的一名猛将,自己如今有吞并天下的打算,自然也要联络一下老友,共商大事才好。再说了,这刘牢之一族几乎灭亡,这何无忌虽然称其为舅,却因为恰好出了五福,又是不可多得的人物,这才保下小命,在偏远地区供职。

  没有想到一封书信过去,收到的可谓是大大的惊喜,因为何无忌早就有所准备,也在等待恰当的时机造反,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有话要说:  混战啊混战,以前打仗主要靠亲戚。

  难怪古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子嗣,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惜小老这一代,享受的是独生子女,可惜啊可惜~

  PS:

  上一章,最后屏蔽的那两个字是赤|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