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65章 

  月上柳梢霞光散,只身对影情难圆。

  若献兰芝为芳露,挽上玉面泪初干。

  空空荡荡的议战厅,只有两个身影,一双人。若说心仪之人,立于面前,仍然面不改色,心如止水,怕是神仙也难以做到。

  于是桓玄听到自己心跳之余,也感受到有一个声音,正随着自己的节拍附和着。谁也不愿打破这种宁静,聆听彼此的心跳之声,也能让恋人们安下心来。

  桓玄拉着谢珝的手,往身前一带,那人便不由自主的,贴了过来。这个角度很好,不必对视,也能看到,彼此意欲何为。

  只是桓玄还是想看着谢珝的眼睛告诉他,自己有多么欣喜,有多么感谢上苍,能够成为那个他在梦中呓语所唤之人。

  万念俱灰之时,居然要从一只鹦鹉口中,知道谢珝的真心,不是因为迟钝,还能有何缘由。只是这种后知后觉,险些让他就此放弃努力,任所爱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心愿。

  其实桓玄一直想用时间和陪伴融化这颗铁铸的心,只是他看不清楚,谢珝的所作所为,究竟是真的感动,还是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所做的退让与交换。

  生辰宴那日,想必谢珝万念俱灰,强行按下了所有的感情,抛下内心的所求所想,又一次跌入了仇恨的忘川苦海。

  而他患得患失,没有出手拦住爱人的离去,任那漂泊之人,一次又一次的受到痛苦折磨,真是罪该万死。

  思及此处,桓玄扳正了谢珝的身子,望着他的眼睛,坚定的道:

  “无论何事,我都愿与彖之共同面对,只要与你共渡一日,我便爱你一日,宠你一日。老师的仇,我会记下,无需你忧虑,即便刘牢之有前朝吕奉先之勇,也不会让他猖狂几日,你放心。”

  谢珝的眼光闪出了诧异的光,又露出一种安心与放松。他微微叹了口气,垂下眼,仿佛在这样认真的盯着眼前这个人,便会被吸入其中。一股暖意充斥了他的心,将这些天来,盘踞的所有乌云都驱散的一丝不剩。

  愁苦被欣喜所掩盖,得知你心悦之人,也同样心悦着你,是怎样的感触。

  桓玄不想再等了,也突然理解,诸如封尚、支妙音那样先恩后爱之人的想法,果然一个弹指的时间也都是浪费,溺死在爱人的温柔乡里,才是人生至上之选。

  他确实不知道,自己扳起谢珝下巴的手,是否在抖,甚至感觉不到,那美丽的嘴角是何种味道。轻轻的触碰,没有被拒绝,便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因为,他想了太久。

  天下间所有美味的珍馐,也及不上那凉凉的两片唇瓣,于是他品尝了一番,仍觉得不能满足,顾不上让怀中之人,喘上一口长气,便又附上来。

  如此这般,天旋地转,直到感觉谢珝的身子越来越绵软,甚至不能站稳,才依依不舍的松开了对他钳制。

  桓玄不知为何,很想在此时此刻,看看谢珝的脸色如何。可那人却低着头,不肯向上看半分,于是只好,再次扳起爱人的下颚,探寻着那人的目光。

  只是这一看之下,他的心便咯愣愣翻了一转,像是瞬间被什么东西填满,甚至快撑爆了。因为,此情此景,让他不知所措。

  谢珝面色粉润,两颊透着绯红,目光有些闪烁,不敢与他对视,眼中带着湿润,却不是悲伤之态,眼圈微微泛着红霞。

  桓玄将此情此景全部印在心中,又怕谢珝过于羞涩,便松开拖着他下巴的手,将他的脸按在自己胸前。

  这番景致要藏好才是,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看到。因为,这般的谢珝,已经让他难以挨到,把人带到寝殿再好好的品尝了。

  只是此刻,将人就地正法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桓玄叹了口气,舒缓了下心中的悸动,对着谢珝的耳骨,轻轻的道:“竟不知,彖之在梦中是如何呼唤于我的,今日便让我亲耳听听罢。”

  怀中之人,好像微微动了一动,没有做声,也没有其他反应。

  桓玄又耐心的劝到:“若是呼唤之人,毫无应答,该有多么寂寥,既然已我决意与你生死相依,你唤一声,便可从此知道,有人响应是怎样的舒畅与安心。”

  等了须臾,见谢珝仍旧没有反应,桓的玄心就软了起来,想着今日不行,就暂且放弃吧,来日方长。

  却突然感觉到,怀中之人,不再把整张脸埋在他的胸口,而是侧了侧,露出了些缝隙,好似不动声色的吸了一口气,又过了一个弹指,才听到有低低的声音传来。

  “令烙。”

  桓玄听闻这到一声,心都快化了,感动与喜悦一时无法表达,只想再次攻城略地,抢占那声音所出之所。

  只是他刚低头寻找那温存柔软之地,便有人推门而入。

  新安城本就古朴,议战厅又多年不用,早已失于打理,故而连这主殿之门,开阖时都会发出吱吱扭扭的声响。

  不过也正是这声音,预警了桓玄,他便蓦然放弃了下一步的打算,抬起头,望向这破坏气氛的家伙。

  不出所料,正是童儿。

  封尚自从出了建康城,就没有一日能安心,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消瘦了。周围人不好解劝,却只有一个人,此时能说出话来又不被赶出门去。

  刘敬宣道:“姐夫,你这是修炼什么道法呢?”

  封尚沉默不语。

  于是这年轻人又道:“姐夫,辟谷不是一般人能练的罢。”

  封尚干脆闭上了双眼。

  刘敬宣又道:“姐夫,肘子你吃不吃?”

  屋中好似只有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一般。

  刘敬宣干脆放出大招,道:“姐姐可是一向只喜欢坚实的腹肌,若是你变成个麻杆,她还会要你么?”

  这句话戳中了封尚的肺管子,他睁开眼,站了起来,盯着刘家的独苗,摸了摸下巴,似有话要问。

  刘敬宣可是这三山五城里最机灵的孩子,立刻三指高举,对天发誓道:“我与姐姐确实没有半点逾越之举,我对姐姐也没有半分爱慕之意。”

  封尚终于开口道:“果然?那为何我初次见你之时,你会在妙音的寝殿里,衣冠不整?”

  刘敬宣道:“姐姐将我从相府接出来,怕我有闪失,才将我塞在自己寝殿的,只是她那几日也不常在庵中啊!”

  封尚道:“不常?”

  刘敬宣道:“确实不常,至多五晚。”

  封尚快要吐血了,想当年,他进那寝殿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缴械投降了,这家伙与支妙音同床共枕了五晚,还自称冰清玉洁,谁能相信。

  见封尚青筋又要爆出来,刘敬宣忙解释道:“我只是在春凳上凑合凑合,姐姐在的时候,我真没有半分逾矩。”

  封尚恨恨的望了望这满口义正言辞的小子,回想了一下,自己什么时候如此小气了,明明知道,妙音娘子每每要入相府应承,又何时会专属于自己一人。

  这无明业火来的既没有缘由,又没有必要,真是丧气。

  封尚收起了杂念,问道:“你与父亲究竟是如何被司马道子哄骗的?”

  刘敬宣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道:“都是那老贼婆,说什么给我与海盐公主说亲,才哄我进宫的。虽然在宫中好吃好喝的,却始终没有让我见什么公主,也不放行出宫。”

  封尚道:“海盐公主?不是体态过于丰腴的那位么。你喜欢那样的?”

  刘敬宣道:“我一直随父亲在外,谁知道那公主究竟是何相貌。我在宫中连个消息都没有,突然有一天,被责令带出了宫,本以为是回家,却是送到了相府。”

  封尚道:“那你又是如何去的小长干?”

  刘敬宣道:“我到了相府才知道,父亲已经挂帅出征,自己不能出去,便只能静待时机逃走,司马道子虽然日饮夜宴,整日作乐,却找人把我看的死死的,没有半分出逃空隙。”

  封尚点点头,想到,既然是手中的人质,当然要看的牢些,跑了就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又道:“后来有一日,姐姐就来相府把我接走了。”

  封尚道:“你为何称妙音为姐姐?”

  刘敬宣道:“救助的恩德,如再生父母,总不能喊母亲罢!”

  封尚扶额,便道:“也是,也是。”

  两人正相谈甚欢,殷仲文突然进了殿,满面愁容的道:“事情有些不妙,孙恩的叛军,又攻了过来。”

  封尚早就与殷仲文商议过陶姜先生的计策,便就势道:“我虽说操练过,却从未上过战场,兄长与仲文兄都是文臣,这该如何是好?”

  没有想到,刘敬宣竟然丝毫没有犹豫就答道:“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孙恩余孽竟然还敢造次,待我取他的头颅。”

  封尚心中窃喜,这刘敬宣居然不用劝说,就毛遂自荐,真真合意。

  殷仲文道:“也好,虎父无犬子,敬宣果然英勇,那抵御孙恩的事情,就全权交由你来处理了。”

  刘敬宣点点头,欣然允诺,道:“扫除了这些碍眼的杂碎,好回建康城接姐姐啊!”

  封尚想起支妙音在建康之时问的问题,刚刚好起来的情绪,瞬间又一落千丈。

  那句“我和谢珝你只能救一人,若是你救谢珝就带着刘敬宣走,若是救我,便留在这庵中,静待徐州战事发展。”还久久在耳畔回荡。

  作者有话要说:  鹦鹉说的,当然是小珝喊的“敬道”,只是我们可怜的小珝是个大舌头,听起来便成了“令烙”。

  小伙伴们,乃们猜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