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38章 

  杨佺期比这游山玩水的三人先到了荆州,见识了妹妹妹夫的琴瑟和鸣,不禁觉得来早了,应该等桓玄他们来了,大家有粮一起吃。没有想到,他们真的来了,粮多了不止一倍,还好看客也变成了两个半,有难同当,封尚杨佺期加个童儿,整日里度日如年。

  封尚道:“杨兄,此番幸好有你,有所不知,我这一路之上,哎!一言难尽啊!”

  杨佺期道:“本以为你们来了,我便不用再受妹妹妹夫的洗礼,没有想到,他二人已经如此…真是为难你了!”

  封尚道:“我们开始乘的一辆车!”

  杨佺期闻言就要拜,被封尚拦住了。

  “佩服佩服。封公子真是个英雄啊!”杨佺期五体投地。

  “令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居然把仲堪调|教的如此之好,真是让人吃惊啊!”封尚觉得这门亲事,做的太成功了,家族联合了,真爱也找到了。

  “小妹自幼跟着我,四处巡营入军,兵器拳脚,学的半分女子之态都没有,又是家中胞妹,想是对他宠溺过了头,就由着她,以为将来肯定影响到她出嫁,没有想到竟然得了这样好的如意郎君。”杨佺期提起妹妹眼中都是柔和。

  “胞妹啊,那岂不是很像将军?”封尚觉得有点蹊跷,又不知何处蹊跷。

  “像,非常像,小时候是一模一样,长大了多了些女儿的媚态,可是性子还那么强,在家时常常要穿男装,拿折扇,顽劣啊!顽劣!”杨佺期养个妹妹,结果养成个弟弟,有点惭愧。

  “经常跟着将军行军打仗?”封尚又问。

  “是啊,大小战役参加过几次,都是有惊无险,很是勇猛。”杨佺期眼中又显出些自豪。

  “令妹是不是性格随了将军了。”封尚看似调笑,却是好像悟到了什么道理。

  “是,氏族里的都这样说,不愧是一根肠子里爬出来的,竟像是亲兄弟,而非兄妹呢!”杨佺期笑着道。

  “哦~~~原来如此。”封尚笑的有些奸邪,扇子掩住了脸,还有这么回事,真是不敢想。

  杨佺期不解的问:“何如?”

  “没没没,只是为令妹嫁了个如意郎君而欢喜,欢喜。”封尚简直被所探知的情况笑疯了,想赶紧找个人说说。

  奈何,殷仲堪要陪娇妻,又是当事人,不能说。桓玄与珝公子整天腻歪在一起,像一对连体似的,手就没有撒开过,谁想去拆散他们,只好,跟另外那半个人说了。

  “童儿,你过来。”封尚一脸淫邪。

  “公子何事唤奴?”小童一脸正色。

  “你可知仲堪何故对新娶的妻子如此满意?”封尚直奔主题,毫无遮掩。

  “然也。”小童头不抬眼不睁的道。

  “啊?你知道?你知道什么,那你说说。”封尚不太相信,自己才是慧眼如炬,别人怎么看的出来。

  “两点。第一,世家联姻,求富贵延绵。第二,此女与真爱之人一般无二。”小童抬起头,看着封尚,目光炯炯,像是在说,凡人啊,平身罢!

  此话一出,吓的封尚汗毛倒竖,结结巴巴道:“你,你怎么知道!”

  “你都看得出来,还能瞒过我么?不过他三人恐怕对此事真相都不知情,却享受在其中,傻人有傻的快乐。”小童这话说的像是百年的老叟。

  “这你都看得出?你,你还看出些什么?”封尚觉得别人在这孩童面前,似乎都未着丝履。

  “还知道,你对我家公子生出了些淫邪之意,只是你有心将之压下,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小童邪魅一笑。

  “不曾不曾,这可真的不曾。”封尚冷汗都下来,在这小童面前,自己也像是□□的在任人指摘。

  “封公子的命定之人,必然不是我家公子,你只是不知道世间怎样的美好才适合你,千帆过也无济于事。”小童鄙视之情毫不掩饰。

  封尚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自己怕不是遇见了神仙,吓的他一刻都不想停留了,便道:“我还有事,有事,日后再聊,再聊!”便跑的无影无踪了。

  小童笑笑觉得大人可真是愚昧,皆是对无情之人动情,对错误的人动情,对万万不该动情的人动情。而对心悦自己的人,却永远看不到,一味地追逐,最终一无所有,孤苦一生。

  夜宴如旧,歌舞升平。自从人全了,殷府上,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宴。六个半人每天一处喝酒,一喝就到天明,酒桌上屹立不倒的除了杨氏兄妹,就剩下桓玄和谢珝了。桓玄不让谢珝喝很多,一点点就借口身体不适,让他换酒为茶。

  杨氏兄妹则是有名的千杯不醉,周围的人都喝倒了,兄妹俩还能对饮三百杯。而杨家的好女婿殷仲堪,一般却是第一个败下阵来,醉了就不分时间地点人物的,逮着杨氏兄妹中的任意一人,拉住就要回去行房,笑的封尚抱着小童差点一头栽进湖里。

  桓玄对于酒这种东西,是能而不好,所以没有人强灌,自己很有节制,周围的人都沉浸在把酒言欢中,他一心只想知道珝公子是否开怀,是否能忘却一切愁苦。

  可是平日里越来越开怀的谢珝,晚间却是噩梦连连。殷仲堪本来为二人安排了两间相邻的房舍,只是桓玄夜间怕谢珝不适,便常常独在庭院中,等待夜深,等他息灯,等他安眠,等他一夜无梦,再等到天光初亮,才会放心回去睡上一会儿。

  开始的几天还好,谢珝都是一夜无梦,可是日日在一起,看着他对殷杨二人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反而让他梦魇不断,噩梦连连。第一次,桓玄冲进房,将他唤醒,搂着他两个时辰,才又将他哄睡。

  后来这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一夜一次,变成一夜数次,桓玄索性睡到了谢珝的榻上,夜夜抱着他,才能安枕。

  桓杨封殷其实自从先帝驾崩后,就没有再聚了,这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可以叙叙兄弟情。只是,现在不仅殷氏盘踞荆州,杨氏桓氏都有了自己的疆域,事务繁多,不能数月不归,而谢珝最近因为噩梦缠身,日渐憔悴,也是该回南郡的时机了。

  殷仲堪与杨佺期觉得桓氏已经开始壮大了,并且取得了当前最有利的地域,首当其冲应该被推举为王孝伯后的第二任盟主,三人兄弟一心,同气连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桓玄盛情难却,便只好答应。于是,殷仲堪安排在三日之后,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三人歃血为盟,同仇敌忾。

  封尚无心这些纷争,觉得自己抽身在外,逍遥快活就好了。只是他觉得谢珝对他们三人的结盟很是赞许,可以说是有点激动,也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神色动作都有点怪异。

  结盟的前一天,桓伟回到了荆州,之前他跟随殷仲堪过来后,就一直替殷仲堪巡查边防,得知桓玄已经到了,便匆匆赶了回来。兄弟二人许久未见,很是亲切,只是桓伟似乎十分忌惮殷氏,便借机与桓玄密谈。

  原来桓伟受了陶姜先生的叮嘱,进京讨要权势,随后朝廷使出离间之计,想斩草除根,幸好三人同心同德,才保住了各家势力均衡。可是桓伟认为此时的友善不会是永久的安宁,为了各自的家族,将来必有纷争,所以此时不能因为义气坏了今后的大事。

  桓玄心中很是惊讶,推举殷仲堪之时虽然想到,各家族之利益,但是当初自己毫无实力,拉拢殷氏,有情可原。如今三人已鼎足之势,各自拥有一方水土,又抬举自己,奉为盟主,又怎能背信忘义,互相残杀呢!

  桓伟见他此时有情有义难以劝说,便让他回去好好听陶姜先生的指点罢。

  第二日,祭天大典如期举行,供五谷,杀黑牛,沐浴焚香,十分庄严。三人于祭台之上,拜天祭地,以血盟誓,今生今世,不得违背,若有二心,天人共诛。

  礼成后的第二日,六个人就要各奔前程了,桓玄封尚谢珝,要回南郡去,而杨佺期也要回自己的驻地,临别之际,都有些不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因家国大业,各守一方安宁,下次再聚,不知是何年月。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今日一别,他日聚首。

  也许其余几人都不知情,六人之中的一人,已经谋划了让他们自此就互相残杀,直至覆灭的大计。看着他们今日的音容笑貌,就想着往后他们兵败身死的惨状。

  这一张张脸,今日就刻在谢珝心中,要记得此刻的把酒言欢,因为他日为师父复仇之时,心中会觉得更加痛快。这里面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他血债血偿的对象,不允许他们害死了老师,还能苟活于世,安然度日,决不允许。

  想必是思及此处,谢珝的眉头微皱了皱,桓玄以为他伤感离别,便以指尖,轻轻的点了点他的眉心,又轻声问道:“可有何不适否?”谢珝摇摇头,脸上恢复如常,回望着桓玄,又点点头,示意可以上路了。

  于是各自拜别,各自登途。

  英雄一别何日见,正是他日残杀时。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的肉不知道能不能过审啊~有点担心。

  对不起大家,果然没有过审,于是被迫把500个字变成了100字,我对不起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