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揽你自照>第16章

  凌鹰又翻看了楚临风的照身帖出示记录,发现其在几月前于钱塘出现过。钱塘是大城,出入城门必出示照身帖,有记录也不足为奇。

  找到这条线索之后,凌鹰便立即骑上千里马赶往钱塘,打听当地几月前有没有失踪的人口。

  谁知竟顺利地查到了江洺一家,这倒不是他的运气使然,而是因为江洺在当地由于长相和才气极其出名的缘故。再让当地人看了李昀的画像,知道正是江洺,他就更加确定了。

  凌鹰怕千里马又被下毒,也怕李昀等得急,就连夜赶回王府,一路上都没怎么歇息。

  第三天的一大早就正巧赶上了,让李昀在江洺面前大肆卖弄了一把。

  “你说这个楚临风到底是谁?”李昀在望心亭里套出江洺的话之后,兀自回到自己房里,又开始对着铜镜静心思考楚临风这个人。

  铜镜里的人自然不会回答他,只是以同样疑惑的眼神跟李昀对视。

  楚临风这个人来无影去无踪,连掌管户籍的户部都没有他的详细资料,调查起来毫无头绪。

  方才江洺对他所言若是真的,那楚临风背后之人暗地里必定权势滔天。

  那人在民间各行各业暗中都有人脉,单指这一点尚且好说,但若是在朝堂上也有人手,这就不容小觑了。

  李昀眼睛一眯,又想到荣亲王前几天对他说的皇帝今日异常,多次请他入宫谈心。

  莫非这人的党羽已经伸到皇帝身边了?

  李昀心跳加速,竭力否定着自己的想法。世上不可能有人权势这么大,皇帝绝不会任由一个人的爪牙伸到自己周围。

  但如果是一个组织呢?李昀目光一滞。而且还得是一个打着朝廷名义的组织。

  从底层到高层的势力延伸难如登天,但从高层到底层的反向势力扩展相比就容易得多了。从朝堂到民间,从皇帝到平民,从庙堂到江湖……

  想到这里,李昀突然心中一亮!

  “吞云会!”

  他的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如果是吞云会,那么这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李昀转而又想起吞云会的由来。

  吞云会最早由净宗创立,到现在已经历经了三个朝代,现在的皇帝乃是他的第四个主人。吞云会独立于朝廷,但其成员又与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组织明着看并无什么权力,但却是皇帝的另一双眼睛,时时刻刻地监视着参与朝政的所有人,甚至在很多大臣的家将奴婢里都有其耳目。

  李昀瞬间苦恼了起来,若是吞云会针对王府,处处在皇帝面前吹耳风抹黑荣亲王,那就算荣亲王幼时与皇帝感情多么深厚、对皇帝登基做出多大贡献都不济于事。

  李昀长叹一口气,心中苦恼,左右为难,打算等王府整肃完下人之后再去荣亲王那里问问吞云会的事情。

  林平刚接到王爷的吩咐说要辞退府上全数的下人的时候是震惊的。

  虽说他也知道王府里必然有他人的细作混进来,但这么多年也这样过来了,他们也都只是外传些府中秘事去,其他大点的坏事也不曾干过。只要王府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又管何风言风语,怎么现在一下子就要全部肃清?这么大个王府,把下人身世资料全部理一遍怕是不好办。但他是王府总管,又跟了王爷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看王爷如此严肃没有回旋余地,虽不知道理由但也是点头照办。

  十多日后,王府里出现的多是新面孔,以前的家将丫鬟基本上全都遣退,新招进来的都是身世清白、守得规矩之人。

  李昀舒心,心想做事终于不用再缩手缩脚了,以后在府上可以更加肆意妄为了。他大踏步来到王爷的书房清心堂,垂下上半身伏在案前,瞅着认真看书的荣亲王道:“父王,向你打听点事。”

  “自己查去。”荣亲王没好气道。他最烦在看书时旁人来打扰,遇上必发一通脾气。

  李昀见之好笑,压低声音一字一字道:“吞,云,会。”

  荣亲王闻言一反常态,脸色大变,全然没有之前看书时的半点适然。

  他转转眼珠子,放下书看向李昀,犹豫着问道:“你查出这事与吞云会有关?”

  李昀在椅子上坐下,翘着二郎腿,好似不甚在意道:“父王知道楚临风吗?”

  荣亲王闻言先是思索片刻,随后大惊:“这楚临风好像正是吞云会里头的人。”

  李昀挑眉。

  净宗在设立吞云会的时候是本着防止朝廷中出现只手遮天、压制皇权的大臣出现,用以牵制朝堂的一种机制。所以吞云会中的成员大多是皇帝的极其信任亲信,还有一些与朝廷无甚利益关系的江湖顶尖高手。

  吞云会虽人数较多,但入会人员一个个都经过特殊训练,对其上峰的命令只执行而不询问,并且严守组织的秘密,外出执行秘密的时候必有一层假身份保护。所以不仅普通百姓对这吞云会的存在一无所知,就连许多朝堂大臣对它也不甚了解,甚至从未听闻。所以李昀知道吞云会的这么些情报已经实属难得,其他的也再打听不出来了。

  荣亲王一抿嘴,全盘托出:“楚临风独来独往,在寺庙中长大,也在寺庙中被武僧教会了一身武艺,随后又在江湖中行走数年,武功更是精进不少。”

  “我与他见过一面,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那天我抱着你到城外静安寺求福,那时你还小,好似才五岁。当时遇上了一群强盗来劫寺,我出门带的人不多,最终不敌。”

  李昀抽出案角笔筒里的一支毛笔在手指间随意转着,好奇地听他继续讲。

  “正当强盗们围上来的时候,那小子一个人举着把大刀冲上来,砍死了不少,其余的强盗也都被他这么个孩子吓傻了,连忙逃下山。事后我向寺中住持询问,他说是叫楚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