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夫人,我们一起蒸包子>第91章</p> <p>第91章

吃过饭后,枸杞子主动收拾碗筷退出房间,并且贴心地表示自己今晚不会再过来,让姑爷好好照顾少爷。

张华若乖乖躺在床上,任由杨大宝帮他盖好被子捏好被角,身体好好地盖在被子下面,就露出一个脑袋,眼睛一直看着杨大宝,滴溜溜地跟着杨大宝的动作转来转去。

杨大宝把手掌轻轻盖在张华若眼睛上,免得自己再被这可爱的行为吸引走注意力无法安心做事:“睡了。”

外面的天色渐暗,张华若却是没有半点睡意,他中午才醒,这才过去几个时辰,他又不是吃饱了就睡的猪崽,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有睡意:“睡不着。”

看到杨大宝做完一切后往外走,张华若忙问:“你要去哪?”

在张华若看来,杨大宝现在就应该时时刻刻陪在自己身边。

杨大宝解释:“我睡在外屋,你有事就喊我,我就在外面。”

说罢就要继续往外走,张华若动作迅速地掀开被子拉住他,拉着杨大宝回到床边。

张华若往里挪了挪位置,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是这个意思已经明确传达给杨大宝,现在就看杨大宝会不会留下来。

从杨大宝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他在犹豫,他看着张华若真切且期待的眼睛,不再犹豫,露出一副真是败给你的表情。

杨大宝躺到张华若身边,眼睛时不时瞟向门口,显然是在担心被老丈人看到,张华若伸手把他的脸掰向自己这边:“就算被我爹看到他也不会说什么,你就这么怕他?”

杨大宝心里依旧觉得有一丢丢不安稳:“我知道,丞相人很好,可是就算明知这一点,我还是……”

怕老丈人是天性,改不了。

张华若笑了,扯过身上的被子盖住两人,连两人的脑袋都一起盖在被子下面:“这样他就看不到了,陪我说会儿话吧,我还不想睡。”

被子里面全是张华若身上的淡淡药草味,好闻的很,不知是被子里闷热还是其他原因,杨大宝悄悄红了脸,好在被子里一片黑暗,张华若看不到他的变化。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枝头的月牙也逐渐变化了位置。

张谢仪以最快的速度拟好辞表,不再拖延,合上折子直接赶去皇宫面见皇帝。

皇宫,御书房。

小皇帝正坐在御案无精打采地看着手上的折子,最近国泰民安没什么大的烦心事,折子上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他提不起兴趣,可是又不能不看,只能强忍着倦意托着下巴有一眼没一眼地看下去。

候在外头的李总管走了进来:“陛下,张丞相来了,递了章折子,说是有要事相商。”

小皇帝一下子来了精神:“快拿给朕看看。”

能让张谢仪这么晚还来皇宫见他,肯定是非常非常紧要的大事,尽管因为有大事发生而开心的行为有点不太妥当,小皇帝还是难掩激动。

哪怕现在是和张谢仪因为对国事的意见不合吵一架,都比对着那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发呆好。

李总管赶紧递上折子,等在一旁随时听候差遣,眼睁睁瞅着小皇帝脸上的笑容在看到折子里的内容后逐渐消失。

小皇帝放下折子,转身背对御案。

李总管心里好奇张丞相的折子里写了什么,却也深知这不是自己能好奇的事,安静得如同他没在屋里一样。

小皇帝的情绪很奇怪,不是愤怒,不是震惊,也不是不安,李总管看着小皇帝的背影,如果非要让他给小皇帝现在给他的感觉确定一个形容词的话,李总管觉得是落寞。

安静了很久。

小皇帝转过身:“你去告诉丞相,折子……朕收下了,他不必进来,让他回去吧。”

“喏。”

李总管缓缓退了出去,将小皇帝的话尽数转交给张谢仪。

张谢仪问李总管:“陛下看过折子了吗?”

李总管回:“看过了。”

张谢仪听后再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御书房外多站了一会儿,而后转身离开。

张谢仪原以为小皇帝不会那么轻易答应,已经做好劝慰小皇帝的准备,却没想到这次小皇帝会这么痛快同意。

是的,无需多言,仅从小皇帝看过折子并且收下折子这一行为,张谢仪就明白小皇帝这是答应放他走了。

之前小皇帝不肯放张谢仪辞官离去,也是看出张谢仪心里还有犹豫之意,所以才一拖再拖不想让他走,今天看他这么晚还进宫递折子,加上折子里写的句句恳切,

小皇帝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把张谢仪留在自己身边,只能同意。

李总管看着张谢仪离去,转身回屋,小皇帝看他走了进来,也就知道张谢仪已经走远,惆怅地叹口气,忽然吩咐道:“摆驾望月阁,吩咐下去,多备点酒。”

望月阁不是哪个后妃的住所,只是一间高高的独阁,小皇帝每每心情欠佳之时都会一个人待在那里,饮酒抒怀。

李总管不知道张丞相的折子里到底写了什么让小皇帝需要饮酒释放烦闷,他也不敢多问,只是职责所在,他还是要劝一劝小皇帝:“陛下,夜已深,您明早还要上早朝,就不要喝太多酒了吧,小酌几杯即可。”

小皇帝看了他一眼,心里知道李总管说的对,自己今晚不能喝太多酒,可是他现在真的心情欠佳,打算任性一次:“那就不上早朝了,明天一早你去宫门口候着,那些大臣来了你就让他们打道回府。”

李总管心里一咯噔,知道小皇帝是在故意整他和所有大臣,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吩咐,明明可以现在派人去各位大人府邸通知明天早上不必上朝,却非要让李总管一大早在宫门口候着,不就是要故意让那些大臣早起白跑一趟,也让李总管去寒风里冻一冻。

这下可以确定小皇帝的心情比自己猜测的还要差许多,李总管不敢再多言,退下去办事。

小皇帝看着御案上的烛火,记忆不由地回想起一年前的某一个晚上,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时间,已经回家娶妻生子十几年的前禁军统领萧闵突然带着先皇的令牌进宫见他,交给他一份先帝密函。

萧闵来的突然,也来的隐蔽,除了小皇帝、李总管和几位认识萧闵的士兵外,无人知道萧闵回了长安城,并且还进宫跟小皇帝见了一面。

小皇帝打开萧闵带来的密函,粗略一扫,上面的确是父皇的笔迹,再仔细从头开始看,越看他的心越冷。

小皇帝跟先帝接触的不多,在他很小的时候先帝就病逝了,对先帝的了解大多是从伺候他的宫女太监嘴里听到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张谢仪。

照顾小皇帝的那些宫女太监哪敢说先帝的坏话,所用的词无非都是一些好词,什么英明神武文韬武略,什么勤勉为政爱民如子,什么千古一帝万民敬仰,皆是一些听起来虚无缥缈的词汇,让小皇帝根本想象不出这样一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在小时候的他心里,他想知道的是一个父亲的形象,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帝王。

在他稍大一点后,张谢仪终于磨不过他,给他讲了一些先帝的丰功伟绩,也讲了一些先帝年少的糗事,直到这个时候,小皇帝心里的先帝形象才总算多了一分亲近感,不再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人物,而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人。

再后来,小皇帝有了自己的情报网络,他这才知道他的父皇是有多冷血的一个人,也感叹于张谢仪的贴心,张谢仪从未在小皇帝面前说过先帝对他做过的那些冷血事情,努力在小皇帝心里维持着先帝一个好父亲的形象。

如今,他已经有了可以自己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运筹帷幄的帝王了。

看完密函后,小皇帝沉静地看着萧闵:“这封密函除了朕,可还有谁看过?”

萧闵赶紧回答:“这是先皇秘密嘱托于微臣,期间并未经过他人之手,微臣诚惶诚恐,不敢告知任何人,连家人都不知道微臣手上有先皇的这一封密函。”

“那你自己呢,可曾拆开来看过?”

小皇帝此话一出,萧闵连忙跪地行礼:“微臣……不,现在应该是草民,草民不敢,以家中妻儿老小以及自己的性命发誓,从未拆开过先帝的密函,根本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先帝也并未跟草民说过里面写了什么,只是嘱咐草民一定要保存好,等陛下成年且坐稳皇位时再将密函交与陛下。”

小皇帝听完,当着萧闵的面将密函放在烛火的火焰上,红色的火蛇一下子贪婪地咬住纸张,不消一会儿就爬满整张纸,小皇帝松手,任它掉进御案上的空茶碗里,逐渐变成黑色的灰烬。

小皇帝淡淡开口:“你下去吧,让李总管带你去库房领三千两赏银,算是对你尽忠职守的赏赐,今后不要再回长安城了,好好过你的小日子去,不要告诉任何一个人你今晚来过皇宫,见过朕。”

“草民明白。”萧闵诚惶诚恐地退了出去。

早在离家之前萧闵已经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当年先帝如此谨慎且隐秘地将这份密函交到他手上,说明其中的内容非常重要,以先帝的行事风格,肯定会在密函的最后交代一句,让小皇帝将前来送信的人灭口。

直到已经安全离开长安城,萧闵都有些恍惚,小皇帝真就这么让他走了?

朝着皇宫的方向恭敬一拜,萧闵带着这足足够他一家这辈子吃穿不愁的银两火速赶回家中。

那份密函的最后诚如萧闵所料,先帝让小皇帝杀了萧闵。

小皇帝没有照上面的话去做,因为他觉得萧闵没有说谎,萧闵没有看过密函的内容,并且这些年也一直尽忠职守保护着密函直到这封密函完好无损地交到小皇帝手上,对于这样一个忠心的人,小皇帝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要杀。

小皇帝没有杀萧闵,也就意味着他不会把密函中先帝交待的另一件事完成。

——帝业根基稳固后,杀丞相,秘密葬至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