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夫人,我们一起蒸包子>第72章</p> <p>第72章

王知府断案无数,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比寻常人更能察言观色,从细小的动作和神情变化中窥探一个人的心理变化。

杨万悭的异样被王知府看在眼里,王知府没有声张,静静听着张华若继续说下去,等张华若说完才开始开口询问道:“证据。”

张华若现在所说的内容都是一家之词,王知府作为县官,需要看到确凿的证据才能做决断,而不是听什么信什么。

张华若指着那张还在王知府手中的抵押收据:“这就是证据。”

王知府看向手中的这张泛黄而破旧的纸张,来了兴趣:“哦,你给我讲讲,这个为什么能当证据?按照你的意思,这张收据是真的那张收据,不是假的,既然它是真的,能从上面看出什么问题来?”

“正因为它是真的,才能看出这么多问题出来。”张华若转向杨万悭,“表叔,这次来长安城,可有带你那份抵押收据?”

杨万悭是多么想撒谎说没带,然而面对张华若的提问,他竟然下意识点了点头,手也不自觉伸进衣襟内,找出那张折叠起来的抵押收据。

心里又是震惊又是惶恐,只以为是自己难以抵抗住张华若的绝世美色,暗暗咋舌自己怎么就管不住这个手!

张华若从杨万悭手里拿到杨万悭保管的那份抵押收据,交到王知府手上,王知府将这两张并排放在面前,仔细地看了看。

这两张抵押收据照理说是同一时间由同一个人写出的两份一模一样的抵押收据,但是现在相对比,差别是真的太明显。

杨大宝的那份破旧泛黄,杨万悭的这份也微微有些泛黄,但总体看上去只是略有折横,并不显得破旧。

上面的字迹一模一样,但就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光是这么看着,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

王知府眉心逐渐拧成一个“川”字,一边继续盯着这两份抵押收据,势要自己揪出违和感在哪里,一边随口问众人:“这两份收据是谁写的?”

杨万悭举起手:“小民写的。当年家父收下那间铺子的地契,没有让外人插手,就让小民在一旁帮忙写下了两份收据。”

王知府摸摸下巴,那也就是说知晓当年抵押收据里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的人,只有杨万悭、杨万悭的父亲和杨大宝的父亲三个人,到如今只剩下一个杨万悭还在世。

如果杨万悭一口咬定这个就是当年的原件,又或者他承认这不是原件,而是后来再补的一份,只要他咬定里面的内容没变过,张华若还能怎么证明这两份抵押收据有问题?

实在找不出问题所在,王知府干脆将问题抛给张华若,想看看他口中的证据到底是在哪里。

王知府将两份抵押收据放到案台上,威严地望向张华若,端的是一份公事公办的态度,并不会因为张华若是当朝丞相之子而无条件偏袒他:“你来说说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文章,让你如此笃定是杨万悭对这份收据内容造了假?”

张华若在获得王知府准许后,当着众人的面走上前,开始详细解释:“这两份收据字迹一样,纸张一样,明显一点的不同之处就在纸张的新旧程度,但是这个的确会受保管环境的影响,所以算不得证据。”

待张华若说完上述那段话,杨万悭悄咪咪的松了一口气,这一切自然被张华若看在眼里,张华若又继续娓娓道来:“我接下来要说的,才是真正证据。”

他这话一说出来,大家的注意力再次放到他身上,并且比之前更加集中精神。

张华若拿起杨大宝家的那份抵押收据:“正因为这张收据都是真的那张收据,我才能发现上面的不对劲之处,如果表叔一开始就把大宝的这份收据也换成新写的那份,或许这个秘密就能真的被你守住了。”

杨万悭露出疑惑的表情,他就是怕被杨大宝发现他掉换了收据里的内容,才没敢给杨大宝换一份新的收据纸张,那时候杨大宝的这张收据已经有点破旧,杨万悭能重写一张,却不能重现纸张的破损泛黄状态,只能在原收据上面动手脚。

想想看,突然换成新的一张抵押收据,就算故意做旧也无法将破损的折痕还原的一模一样,把这样一个新的抵押收据放到杨大宝屋里,杨大宝的眼睛又不瞎,肯定能一眼看出它不是原来的那张,不是更容易暴露吗?

就因为考虑到了这个,杨万悭才费尽心机从杨大宝家偷偷把这张抵押收据偷了出来,连带着那个存放抵押收据的小木盒。

在几处关键的字眼位置做了手脚,用针小心翼翼地挑破纸张,用面粉和米在上面揉搓,可以说是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让那些破损看上去像是虫子蛀出来的样子。

趁着去看望杨大宝的时候,再偷偷放回杨大宝屋子里,之后一切都如同他预料的那般,杨大宝以为是家里招了这种会吃木头和纸张的小虫子,没怀疑到他的头上。

接下来的一切就变的顺理成章,杨万悭再拿出自己那份,向杨大宝说明当年他们家是花了五百两的价钱从杨大宝父亲手里收走地契,杨大宝不疑有他,信了杨万悭的话。

杨万悭怎么都想不明白,他做事都如此精细了,是怎么被张华若发现异样的,就因为破损的几个地方刚好是关键的地方?

这世间的巧合多了去,就不能刚刚好好是一个巧合吗?

杨万悭心里这么想着,他微微抬头看向张华若,发现张华若好像都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就像是会读心术一般。

“……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以为这可能是一个巧合,所以我验证了一下,事实证明它不是一个巧合。”张华若从杨万悭这里收走视线,抬手对枸杞子做了一个让他把东西拿出来的动作。

枸杞子得到讯号,赶紧从自己随身的大布兜里拿出家里带来的木盒子,递到王知府面前,一同放在王知府面前的还有另外几个小木块,上面有虫蛀的痕迹。

张华若向王知府提出请求:“大人可以让衙役下去打半碗干净的水吗?如果可以的话,顺便多带一些被虫蛀过和没被虫蛀过的木板或者纸张来更好。”

张华若和王知府现在靠的有些近,说完这几句话后也没有退开,而是继续留在案台前面。

王知府对这类实验一直都很感兴趣,当即挥来四个衙役分别下去办事,分别去找张华若所说的三样东西:半碗干净的水、被虫蛀过的木板或者纸张书籍、没被虫蛀过的。

张华若从怀里掏出一小方药粉,在王知府面前缓缓打开,里面是蓝紫色的粉末:“这是雪沫籽泡出来的成品,将它溶于水中,透明的水就会变成淡蓝偏紫的颜色。”

“有什么用?”王知府好奇地看着张华若手里的蓝紫色粉末,那双眼睛里透露出好奇的光芒。

张华若故意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告诉王知府:“等会儿大人可以拿它在衙役找来的物品上试验一下,自然就会明白它的作用是什么。”

王知府很上道,摩拳擦掌雀雀欲试:“怎么试,我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东西啊,听都没听说过。”

刚好这时候负责拿水的衙役已经返回,将半碗干净的水放在案台上,张华若将手上的白色粉末倒入碗中微微晃荡,不一会儿白色粉末消失不见,但是碗中的水的确开始蔓延出颜色,主要的色调是紫色,但是细细看也能看出点微蓝。

张华若说:“等会儿大人蘸取少量水,浅浅在木板或者书籍页面上滴上一滴,或者划上一道即可,大人这么聪明,到时候肯定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

被人夸聪明,还是被张华若夸,王知府心里当然听的开心顺耳,但是面上还是要摆出威严的态度来,与张华若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做出疏离的动作:“本官知道了,你且退下去吧。”

张华若很听话地推开几步,回到他应该站的地方。

该和王知府说的话他都已经跟王知府说了,接下来就看事情会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个衙役回来了,手上带着零零碎碎的木头和纸张,有新有旧,不过都是完好无损的样品,一看就是没遭过虫蛀的那一类。

王知府很想现在就试试看这碗水的威力,然而为了实验的严谨度,他还是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等着第三个衙役回来。

第三个衙役姗姗来迟,怀里抱着不少,他没有直接把这些东西放到王知府面前的案台上,而是先把东西放到地上,拍了拍自己沾到不少木屑的衙役服,开始在里面选出一些能摆上案台的放上去,剩下的则是放到一边,看王知府接下来要不要用到这么多。

案台上的一块虫蛀木头板上,一只肥肥的白色蛀虫从它咬出的洞口钻出半个脑袋,在王知府看到还有虫子在差点叫出声来之前,蛀虫又钻回了木板内部。

王知府赶紧招呼来一名衙役,让他看紧这块木板,绝对不允许这里面的虫子爬出来钻到下面的案台里去。

在做好心理准备后,有些怕虫的王知府深呼吸一口气,选了一只还没使用过的干净毛笔,蘸取一点点碗中的蓝紫色液体,在两边的木板上各自划下一道水痕。

木板上很快就有了相应的变化,让王知府一下子睁大了眼睛,赶紧又沾了沾水,在其他几块木板和纸张上划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