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小说>古代言情>枕刀>第81章 桃李不言。

  “这帝都的冬天,可真是越来越冷了。”

  回到江家祖宅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雪再次下大,江安重新撑起手里的伞,另一只手紧了紧不知何时再次敞开的斗篷领口。

  江淮离抱着余有残温的汤婆子,咳了两声,正要答话,不远处传来悠远的笑声:“天寒地冻,正适合吃这清汤羊杂锅来给淮离接风洗尘。”

  江安和江淮离循声看去。

  不远处有一座六角观景亭。

  亭子里点着明亮的烛火,有中年男人坐在亭中,面前摆着热气腾腾的羊杂锅。

  单是看着,就有股暖意从心底升腾而起。

  “义父。”

  “叔父。”

  两人行礼。

  “行了,在自家别这么多礼,过来坐吧。”江时微笑,喝了口火候刚刚好的羊杂汤。

  江安和江淮离走进亭子里,分坐在江时两侧,江淮离握起筷子,想亲自为江时布菜,却被江时轻轻压下制止,他这才慢慢品尝起这锅羊杂汤。

  江安将江淮离的动作纳入眼底,心下冷嗤。

  “这一路上可还顺利?”江时问道。

  “顺利。”江淮离回道。

  江时叮嘱道:“你在信中说自己染了风寒,等用完东西,让府里的大夫去给你把个脉,开几贴药,年轻人别不把小病小痛放在心上。”

  江淮离放下筷子垂手听着,没有拒绝。

  亭子周围四面透风,江淮离趁热用了些食物,身体刚刚出了点汗意,北风呼啸而过,汗意又被寒凉取代。

  这一冷一热交替,对没生病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本就身子不适的江淮离来说算得上折腾,只动了几次筷子,江淮离便彻底没了胃口,陪坐在旁边慢慢喝着汤,等到江时停筷才起身告辞。

  江淮离回到自己的院子,刚梳洗完毕,大夫来了。

  大夫细细为他诊治。

  把完脉后,大夫坐在外间写药方。

  书童询问大夫病情如何,有没有什么需要忌口的。

  大夫的声音从外间飘进江淮离耳朵里。

  “江公子这场病拖得有些久了,好在年轻人底子好,多用几日药就能根治。”

  “是需要忌口,羊肉温中散寒,虽说冬日里吃能暖身体,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江淮离捂着唇,猛地剧烈咳嗽出声。

  不知是呛到了哪里,他越咳越用力,背脊微微弯着,仿佛暂时失去了挺直背脊的力气。

  ***

  卫如流被领进明镜院时,慕秋正坐在院子里。

  红墙白瓦,红梅白雪。

  天地间除了这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外,只剩下一身天青的慕秋。

  她两手托着脸庞,视线落在虚空,连他走到身边都没有察觉。

  卫如流将手里的栗子放在她面前:“给你买了栗子,还热乎着。”

  慕秋这才注意到卫如流来了。

  栗子还在冒着薄薄热气,外壳已被剥好。

  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剥的。

  沉闷的心情渐渐化开,慕秋眼眸微弯,从袋子里拿起一颗栗子送到卫如流嘴边:“卫少卿先请。”

  “慕姑娘客气了。”卫如流就着她的姿势咬走栗子,视线下移到她的脚踝处,“还难受吗?”

  站在旁边伺候的白霜垂着眼,完全当自己是团空气。

  她什么都没有看到。

  “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慕秋边吃着栗子,边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告诉卫如流。

  卫如流皱了皱眉头,轻敲着石桌的指尖微顿:“你遇到了江淮离和江安?这两个人怎么凑在了一起。”

  待慕秋往下说起那两人的关系,卫如流眉心拧得更紧:“那就奇怪了,江淮离和江安既然是堂兄弟,在扬州时,江淮离为什么没有出手帮叶唐他们?”

  叶唐是私盐利益链在扬州的主要负责人。

  江安一手开辟了私盐利益链。

  他们的主子都是端王。

  可江淮离身为扬州知府,没有出手与叶唐狼狈为奸,反而在隐隐给卫如流和简言之行方便。

  要知道,身为扬州的父母官,江淮离如若在暗中使绊子的话,卫如流和简言之的处境肯定会越发艰难。

  慕秋轻声猜测:“许是政见不同。江淮离没必要为了帮江安搭上自己的前途。”

  这个说法倒也说得通。

  卫如流不再纠结此事,转而道:“江淮离在这个节骨眼回到京城,应该是要为江时贺寿。”

  以往过生辰时,江时都没有大摆宴席。

  今年的寿辰却颇为隆重,广发请柬,京中的显赫人家都收到了邀请。

  不管江时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此反常,但这种做法正合慕秋的心思。

  有些敌人,总该去亲眼瞧一瞧,见一见。

  说起来,那位端王殿下应该也会在寿辰上露面吧。

  时间一晃,便到了江时的寿辰。

  清晨,天边刚刚翻起一丝鱼肚白,慕家众人启程前往位于城南的江家祖宅。

  相比起江家的富贵,江家祖宅的大门修得不算气派,但亭台楼阁,翘角飞檐,于片瓦之地尽显百年世家的底蕴与气度。

  江安亲自站在府门口待客。

  他正与一位同僚说着话,目光往前方扫过,瞧见慕家一行人,朝同僚拱手,亲自迎到了慕大老爷面前:“慕大伯父,您可算是来了,方才叔父还在念叨您。”

  这京城里的大世家基本都沾点亲,江安直接称呼一声“伯父”也说得过去。

  但等慕大老爷回了礼,江安的视线竟是凭空落在了慕秋身上。

  他本就天生笑唇,此时言笑晏晏,更显亲和热情。

  “这位想必就是慕二妹妹了,早闻慕二妹妹的美名,今日一见,方知何为见面更盛闻名。”

  慕秋:“……”

  不带脑子想,慕秋都知道江安是故意恶心人的。

  周围有不少人听到动静后都向这边看来,慕秋微微一笑,回礼道:“江公子与我想的,倒是有几分不同。”

  “哦?”江安露出洗耳恭听状,上下打量自己,“哪里不同。”

  “一是没想到江公子在冰天雪地里也如此神采奕奕,二是本以为江公子智谋过人、心机深沉,如此才能得端王殿下赏识。小女子打眼了。”

  说这番话时,慕秋并未刻意压低声音。

  江安笑意凝固。

  慕大老爷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掩去笑容。

  周围也不乏聪明人,乍听到这番话,没有联想到它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但想通之后,都忍不住乐了。

  促狭,太促狭了。

  蛇到了寒冬腊月天是要冬眠的,慕秋一是在暗讽江安明明是毒蛇却没有遵循这一自然规律。

  二是在嘲笑江安表里不一,行事如此放浪形骸,内里却是咬人的狗不叫。

  但江安不愧是江安,只是片刻,他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仿佛没有听懂慕秋的言外之意,请慕大老爷进府。

  慕大老爷抖了抖衣摆,正要入内,身后街巷传来一阵策马声。

  是卫如流领着几位下属来给江时贺寿。

  在众人惊疑不定的打量中,卫如流勒停马匹。

  他在人群中梭巡,待瞧见慕秋,冰冷的眼眸才渐渐回暖,翻身下马,大步流星向慕秋走来。

  才刚走近,江安略带嘲弄的声音响起:“卫少卿这是来江府贺寿还是来江府拿人?”

  确实。

  无论是卫如流,还是紧跟在他身后的下属,皆是一身黑衣腰配武器。

  这怎么看,都带点儿来者不善的意味。

  卫如流停下脚步,从袖中取出一个手掌大的木盒和一张请柬,随手丢到江家下人手里。

  贺礼与请柬都有了,即使翻遍律法礼教,也没有任何一条能说卫如流失礼。

  他明明没有说一个字,也没有给过江安一个眼神,但众人就是能从他对江安的姿态里读出“轻蔑”二字。

  是的,轻蔑。

  就仿佛搏击苍穹的雄鹰不会俯视地上的蝼蚁。

  江安先是被慕秋冷嘲热讽一番,又被卫如流用如此轻飘飘的姿态对待,即使有再深的城府也觉得心底憋气。

  江安没有再维持脸上的笑容,只冷冷审视着卫如流。

  眼前的人,果真令人发自内心厌恶。

  杀意在江安心底沸腾。

  他有些后悔。

  十年前就该动用所有底牌斩杀卫如流的。

  可惜当时他们怕惹来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建平帝震怒,只敢在暗中派了一波又一波死士伏击卫如流,没敢大张旗鼓去截杀。卫如流有戾太子和张家留给他的保命手段,再加上习武天赋惊人,竟是一次又一次躲过了死士的暗杀,还平安回到了京城,将他们这十年里做的种种布局一一连根拔起。

  当年不够果决,终为今日埋下祸端。

  突然,江安对上了卫如流的视线。

  卫如流眼中几乎化为实质的杀意将江安吓了一大跳。

  他下意识往后退开半步,眼睛别开,用力咽了咽口水,这才勉强保证自己不在人前失态。

  直到卫如流和慕家一行人走进江府,江安才恍惚回神。

  想起方才那个眼神,他依旧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怎么忘了,现在的卫如流已经不再是他能随意玩弄、操控生死的对象了。

  ***

  行走在回廊中,慕秋低声问卫如流:“你昨日出城,可捉到了犯人?”

  “捉到了。”

  “一宿没睡?”

  卫如流眉梢微挑:“很明显?”

  “我诈你的。”慕秋开了个玩笑,才道,“等会儿喝些浓茶提神。”

  走了片刻,便到了待客的地方。

  男宾与女宾是分开坐的,慕秋跟着慕大夫人往右侧走去。

  在席间坐了会儿,慕雨凑到慕秋耳边,低声说:“二姐姐,我想去更衣,你陪我一块儿去吧。”

  慕秋笑应了声“好”。

  她正好想在江府到处逛逛。

  江府的婢女领着慕秋和慕雨往前走,走到假山附近,更衣的地方就在前方。

  慕秋停了下来,对慕雨说:“我在假山这边等你。”

  等慕雨离开,慕秋轻轻哈了口白气,往假山走去。

  假山后方,江淮离正蹲在雪地里,任由六岁的小侄子抱着他的胳膊撒娇:“淮离叔叔,刚刚那个故事讲完了,你再给我讲一个吧。”

  小侄子的贴身婢女站在不远处,欲言又止。

  江淮离注意到婢女的神情,叹了口气,拇指与食指交错,轻轻弹了弹小侄子的额头,语气带着些无可奈何。

  “你已经跑出来半个时辰了,再讲最后一个,就要乖乖跟我回屋喝姜汤。”

  小侄子鼓着腮帮子,不情愿地拖长了声音:“好——吧——”

  江淮离弯了弯眼眸。

  他寻常微笑时,笑意总是不达眼底。

  在未经世事的孩子面前,笑容却多了几分真诚与温柔。

  江淮离把自己的汤婆子塞进小侄子手里,在他表示抗拒时,温声道:“帮叔叔拿会儿。”

  小侄子这才乖乖抱住。

  呼啸的北风吹打江淮离的背脊,即使身上披着厚厚的斗篷,依旧能隐约看出他瘦弱的背脊。

  江淮离眼眸微眯,慢慢组织着语言。

  “从前有个地方小官,他叫李不言。”

  “好奇怪的名字啊。”

  江淮离又弹了弹小侄子的额头,示意他别插话,不过接下来,江淮离却赞同了小侄子的话:“确实很奇怪。也许是因为这个名字的缘故,李不言并不健谈,但他有别的爱好,他喜欢写圣贤文章,也喜欢写话本。不过,因为他是朝廷命官,所以他只能悄悄的写。”

  “话本?”小侄子迷糊了一下,恍然道,“是爹爹藏在床底下那些图画吗?”

  “……”江淮离暗骂那位不成器的堂兄,“不是。”

  小侄子点点头,继续听江淮离说话。

  “话本写好了,李不言舍不得自己的心血沉箱底。正巧,他妻子的陪嫁里有能印书的铺子,于是李不言就悄悄的印,悄悄的卖。”

  “但他的话本没什么人买。”

  “李不言就写啊写啊,后来有一天,他写出了一部特别满意的作品,但因为太激动了,他不小心把手稿掉在了路上。”

  “啊!”小侄子忍不住抱进汤婆子,震惊道,“那他是不是很难过。”

  “是的,他很着急,一直在找自己的手稿。”

  “原来手稿被上官的孩子捡到了,孩子捡到后随手翻了几页,但上官误以为自己的孩子沉迷玩乐荒废学业,就将话本批评得一无是处、一文不值。”

  “这些话都被李不言听不到了。”

  小侄子越发瞪大眼睛:“他肯定很生气吧?”

  “对,他很生气。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写出一本畅销话本。”说到这里,江淮离眼里的光渐渐黯淡下来。雪色落在他的眼底,衬得他的眼眸一片空寂。

  “然后呢?”小侄子等了半天,迟迟没等到江淮离说话,用胖乎乎、暖乎乎的手扯了扯江淮离的袖子,催促他继续往下说。

  江淮离抬手,拂开小侄子头上的薄雪,却没发现自己的肩膀和长发上早已积满落雪,它们在疯狂汲取他身体的温度,使得他的手掌越发冰冷。

  “然后——他真的写出来了。”

  “那是他这辈子卖得最畅销的话本。”

  小侄子的眼里都是光,那抹光仿佛在说,他好厉害!

  对上孩童天真的视线,江淮离闭了闭眼睛。

  就在往事渐渐浮上心头时,假山另一侧有声音响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不言写的最畅销的话本,可是名为《桃花渊》?”

  这熟悉的话本名字,引得江淮离嗓子微涩。

  他缓缓转过身,抬起眼,望着从假山后慢慢走出来的慕秋。

  从她肩上的积雪,可以看出她在那里站了不短的时间。

  想来刚刚李不言的故事,她都听到了。

  江淮离重新垂下眼,推了推小侄子的肩膀。

  早已等候在旁边多时的婢女会意,上前抱走小侄子。

  也许是察觉到气氛有些诡异,小侄子乖乖缩在婢女怀里离开,不吵也不闹。

  一时间,假山附近只剩下江淮离和慕秋两人。

  江淮离还蹲在地上,他试图站起身,刚起到一半,加重的风寒造成头脑的晕眩,一股失重感笼罩着他,江淮离险些栽倒在地,扶着假山才勉强稳住了身体。

  “……你没事吧。”

  慕秋先是注意到他的踉跄,才注意到他的脸色不对。

  太红了。

  像是身体高热不退的那种红。

  “没事……”江淮离刚回完这两个字,喉头发痒,他极力忍着,却依旧控制不住地咳嗽。

  慕秋也顾不上质问了,她忙道:“江公子,附近有暖阁,你去那歇会儿吧,我去找府里的人请大夫。”

  “不用请大夫,我去歇会儿就好。”江淮离摆摆手,虽不再咳嗽,但依旧狼狈,全无平日里那高洁出尘的模样,“今日府里有喜事,请大夫总归不好。至于话本的事情,请恕在下无可奉告。”

  慕秋一愣,再回过神时,江淮离已大步离去,独自一人没入前方茫茫风雪中。

  等到慕雨回来时,慕秋依旧在思索江淮离拒绝请大夫的原因。

  ——今天府里有喜事,请大夫总归不好。

  这句话,给慕秋一种“江淮离并没有把江府当家”的感觉。

  只有客人才会表现得如此拘谨,担心自己的事情麻烦了主人家。

  摇了摇头,慕秋将思绪放在江淮离说的那个故事上。

  虽然江淮离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但慕秋觉得自己的猜测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李不言的情况,完全能和三五书肆伙计张武说的话一一对上。

  若李不言真是《桃花渊》的作者六笔,那将话本批评得一无是处的上官会是谁。

  会是……戾太子吗?

  这个想法跃上心头,慕秋忍不住多喝了几口水平复心情。

  她暂时不敢再想下去了。

  因为只要一想到这种可能性,她便深觉讽刺——

  戾太子贬低了李不言的话本,于是李不言写了一本《桃花渊》报复戾太子。

  因《桃花渊》的广为流传,帝都流言蜚蜚,人心惶惶。

  李不言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写出一本畅销话本。

  以戾太子和戾太子身后许多人的性命作为献祭。